旅意华商发展模式步向何方?华媒吁建行业协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旅意华商发展模式步向何方?华媒吁建行业协会
2009年04月30日 12: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与30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4月30日刊发时评文章说,在意大利的华商群体中,摆脱价格战低利润的泥潭,需要人才的升级,需要搭建一个拉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信息、理念沟通的平台。走出“零合博弈”,实现多方共赢的崭新局面。

  文章摘录如下:

  从去年开始,国内掀起一拨又一拨的“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浪潮,有从国内大事记的角度,有从公司发展史的角度,也有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既回首过往,发现往事并不如烟,又展望未来,希冀再铸新的辉煌。

  旅意甚至旅欧的华人又何尝不是往事不堪回首,前途依旧渺茫。

  除了极少数老华侨,绝大部分旅意华人也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陆续登陆到亚平宁半岛。早期的移民就如同国内进城的农民工一样,从最苦最累的工厂,餐馆做起,拿一天当两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如此辛苦几年,积攒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或者去摆个卖散的摊位,或者由小到大开个自己的工厂,过上既当老板又辛苦工作的自由职业生活。

  在九十年代,华人不是很多,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时候,这一阶段,大部分华人资金的积累和事业的发展呈加速态势。在进入新的世纪,早期的旅意华人的事业发展纷纷迎来了辉煌时刻。

  以普拉托省为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华商占据了这个纺织重镇的绝大部分江山。这是辉煌的过去,今天的普拉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当初开服装工厂的华商,随着资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进行业务升级的首选就是裁剪公司。但在普拉托及其周边城市,开服装工厂的华商数以千计。在这一群体中,先富起来的人,或者合伙或者独资纷纷挤入优沃露(IOLO)、达沃拉(TAVOLA)方圆几里,开起裁剪公司。

  华人的裁剪公司从早期的几十家,到如今的四五百家。仅2008年一年,就新增上百家之多。但华商之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普拉托的服装行业里展露无遗。不仅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模式一致,甚至连服装的款式也趋于一致。那这每年新增的上百家裁剪公司,并未产生新的产品,而只是新增了产量。

  如果处在世界经济或者欧洲经济的上升期,这部分新增的产能或许会被经济的增量消化掉。但在世界经济萧条,欧盟各经济体增长率屡创新低的今天,无疑容纳不下这部分产能。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劳动法的颁布,原材料价格的上扬,国内生产企业的用人成本,物料成本也大幅上涨。由于意大利华商和国内经济的高关联度,国内成本的上涨效应也波及到了意大利的华商的经营。而汇率的今不如昔也雪上加霜般的进一步压缩了华商的整体利润。致使整个华商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普拉托的华商只有拿起最简单有效,又得心应手的武器:价格战。其后果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叫苦不迭。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

  传统教科书上的解决方法是: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靠规模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二是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实行差异化营销,走出价格战的泥潭;三是变革渠道,增加终端影响力。

  遗憾的是,理论与现实总有差距,特别是在意大利的华商群体中。还以普拉托的华商为例,以上的解决之道要么需要时间的积累,要么需要人才的升级,无论哪一条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谁能够拯救身处价格战低利润的泥潭中的旅意华商?只有他们自己。在各种联谊会同乡会之外,十分迫切的需要一个全新面孔的行业协会。比如成立普拉托的服装行业协会,搭建一个拉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信息、理念沟通的平台。走出“零合博弈”,实现多方共赢的崭新局面。(张俊飞)

编辑:孙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