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在捐助款项的同时,被称为“智慧的聚宝盆”的日本华人教授会议思维靠前,考虑到灾后复兴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智慧和经验。于是他们在5月17日成立“支援四川大地震复兴委员会”,募集各种抗震与灾后重建建议。据该教授会议代表朱建荣介绍,他们计划从死难者遗体处理、心理援助、防疫、鳏寡孤独的救助、连锁灾害的预防、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指挥和组织体系、灾后重建与复兴等11大问题着手研究,写出各种建议和报告,通过各种渠道提供给国内有关部门。他说:“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我们在这边应该有很多可供国内参考的经验和各种资料。”
在大灾面前,我们的侨胞是如此的善良可爱。灾难,让我们见证了真情的力量,灾难,也让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了临危不惧和万众一心的坚强!正如国务院侨办李海峰主任评价的:“在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海外侨胞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侨爱:理性而智慧的爱
此次海外侨胞同祖国灾区人民心手相连,真情互动,给我们不仅仅的是一种感动,更让我们从中体察到一种成熟、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外侨胞的故乡情怀不再仅仅是淡淡的乡愁、浮云般的游子牵挂,他们凝聚、爆发出的“爱我中华”之力不仅让我们国人感动,也深深震撼了世人。
海外侨胞在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害捐助活动的规模之大、反应速度之快、所捐款项之多,均创历史之最。 究其原因有三:第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越发提高,因此,他们对与祖(籍)国的心理距离不断缩小。这些情感的积累在祖国人民遭受地震灾害时瞬间爆发,形成一股巨大的情绪力量;第二,海外侨团日益增多,各种地缘性、业缘性新侨团也分布密集。在得知中国四川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之后,尤其在得到国务院侨办启动了“侨爱工程——抗震救灾温暖行动”的号召后,能够以侨团为点,迅速传达到每一个侨胞,实现点到面的发散传播;第三,互联网等现代咨询传播方式,可以将灾区的实况图片和影像迅速传达给身在海外的侨胞,使他们获得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震撼,为他们创造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氛围。
此次海外侨胞的募捐、哀悼活动不仅在侨社内部进行,而是走入公众,获得了驻在国媒体和人民的极大同情;海外侨胞在各种纪念和募捐活动中所传达出的积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驻在国政府对中国此次抗震救灾的态度。地震灾害发生后,遍布世界的海外侨胞纷纷以募捐、义卖、义演等符合当地国民习惯的方式走进社区,走上街头,为地震灾区的同胞筹集善款;在国侨办号召海外侨胞在21日为四川地震灾害遇难同胞举行哀悼活动后,美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几十个海外侨团发起“全球华人烛光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活动”,于各国当地时间21日晚同步举行。募捐和哀悼活动中,各地侨胞纷纷打出“汶川不倒,中国平安”、 “与灾区心连心,与祖国同患难共命运”、“真爱汇汶川,同胞您走好”,“生死不离,我们同在”等情真意切的标语,侨胞们焦急悲伤的表情,声泪俱下的诉说,以及由此而汇聚而成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量,都给驻在国政府和国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党和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反应快、决策快、行动快,中国领导人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为民、亲民、爱民的形象,也给广大海外侨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侨报》发表社论说:“中国领导人和政府的爱民、高效、透明令人敬佩,中国军警的英勇、无私、坚强令人感动。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普遍称赞。” 法国华文报纸《欧洲时报》20日就中国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一事发表题为《国之殇》的社论,认为此次抗震救灾中,中国举国上下百倍努力,中国领导人奔赴灾区、身体力行;中国军人不惜代价、肩扛手掘;中国媒体人夜以继日、透明敬业;海内外华人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以及英雄母亲、英雄教师的故事,这些都令世界为之感动。 社论指出,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民众的高度信赖。这是“国之殇”感动世界的底蕴所在。这些真实的积极信息纷纷被当地社会主流媒体所转用,使所在国国民和政府对于中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效率有了一个全新的积极的认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