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厨短缺
汤英揆称,一方面,是移民政策的因素。自90年代开始,美国移民政策趋严,中国国内厨师申请签证至少要3至5年,另外,来美国后也不容易申请绿卡,最终还是回国发展;还有,华裔第二代年轻人,多数接受良好的教育,选择做律师和医生,愿意学习厨艺的寥寥无几,然而,那些美国烹饪学校科班,接受西方餐饮教育的年轻人,宁愿去大酒店就职,也不愿意接手父母经营的传统中餐馆。这些因素都让中餐馆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
纽约全美亚裔餐馆反暴联盟主席黄克锵建议:“与其等待厨师空运到美国,不如多组织些厨师交流访问团,利用大陆的资源,帮助海外中餐培训人才。”
烹饪待改革
对于中餐业的诸多问题,“大四川”中餐馆老板张晓途,却持有一套独特见解。他认为中餐走下坡路,最本质的原因是中国烹饪手法落后,如果不更新饮食理念,特级厨师也未必能够做出被主流认可的好菜。
他说,中国拥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厨艺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能因此而盲目自大,一味认为传统烹饪技术就是最好的方法。张晓途觉得,不能过分强调“传统”,中餐的烹饪技术,势必要面临改革,学习他菜之长,才能再次赢得主流青睐。
张晓途拿四川菜为例,他坦言,川菜多数是一口大锅炒出来的菜肴,虽然好吃过瘾,但其烹制手法和技术含量并不高。他举例说,川菜的饮食文化源自农业环境,由于当地气候非常潮湿,人们喜欢用辣椒炒菜,驱风湿。传统烹制川菜手法之一,喜欢将各种食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大火大油爆炒,期间加入大量调料,如辣椒、花椒等。问题是,烹饪太过单一化。另外,调料过重,辣味盖过一切,很多菜肴口感大同小异,有人打趣说,这是吃调料,不是吃美食。
显然和西方的评价标准相左。他说,西方强调食物原汁原味,所以,尽管西人厨师也喜欢用香料,甚至选用中餐调料如花椒、五香粉等,但其作用就是利用烹饪技巧保持食材的营养和原味,他说,这些正是中餐需要吸取和改良的地方。
张晓途认为,纽约饮食潮流在最近十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关于改良烹饪是否会影响口感问题,他表示,烹饪是客观问题,而口感是主观问题,改良烹饪手法和迎合健康饮食潮流,一定会引发口感问题,但这正是中餐馆业者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在不改变口感的前提下,让食谱更加健康。另外,人们口感也会随著当地文化氛围的改变而改变。
中餐的明天
美国中餐业的明天,是升是跌谁也无法预测,但中餐馆的业内人士仍然为记者展开了一幅光明的图景。
汤英揆认为,正宗广东菜精美健康,在美国发展前景非常大,纽约主流对广东菜的了解,还只停留在“美式中餐”的水平上,好的粤菜馆多数聚集在中国城和法拉盛,未来如果有领头羊,将粤菜的精华带入中城,一定会掀起一股粤菜热。
黄克锵说,明年北京奥运会,将再次掀起一股中国热,这为美国中餐业提供一次翻身的好机遇,就看餐馆从业者是否能够把握好。
张晓途则感言,今时今日的中餐馆最缺少综合人才,既懂厨艺,又懂管理。同时,他提出“新中餐”烹饪理念,希望中餐业从调料、搭配、表达方式、理念上都会有所改革。(江珊)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