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刊》报道,自2001年,纽约地标“双子大厦”沦为“零地带”的世纪悲剧发生到现在,已步入第六个年头,再度触景伤情,仍让不少人唏嘘。去年,9•11五周年大祭来临前几周,有关报道、宣传就已经是铺天盖地。今年照惯例,该刊记者再次回归到这个话题时,有点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当笔者在电脑上打出9•11三个数字后,不禁自问:“纽约人,6年后,还愿意谈论9•11吗?”
9•11六年后的纽约人
该刊记者在纽约华埠随机地采访了4,5个路人,请他们回答同样的两个问题:“9月11日快到了,你有什么想法,或特别感受吗?”,“有关‘9•11’后续报道,你们会看吗?”
一位到纽约旅游的中国留学生说:“和普通日子一样。相关新闻不会太关心,以前看太多了,现在觉得很枯燥。”一位路边卖小礼品的摊主说:“我只觉得生意大不如9•11之前那么红火,其他我不大关心。”一位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美籍华人说:“我家住在Canal Street上,以前从窗口是能够看到双子楼的,现在看不到了心里难免会失落。”
从路人的言论中,记者发现,在华裔族群中感觉不到强烈的纪念气氛,大家对这一话题颇感厌倦,当然其中对政府和警察的抱怨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在美国主流的论坛中,也有不少纽约客对如何纪念9•11产生疑问,他们认为所谓的纪念活动和相关报道是在揭旧人的伤疤。
如何纪念9•11
8月21日,《纽约时报》的城市论坛中,一个当日话题 “到底该如何纪念9•11?”在数个小时内引来200多人争先恐后发表意见,这种人气在该论坛中非常罕见。话题的发起者写道:
“当珍珠港事件和林肯被刺的悲痛逐渐平息,成为历史,9•11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美国人最大和最脆弱的痛处。面对这场世纪悲剧,美国人是矛盾的,他们不愿意回想过去,却又无法忘却和释怀。”。
一位纽约客对自由塔发表了以下的言论:“我对这一切都感到非常的厌倦。在这里我先澄清一下,我是纽约人,我知道许多人在那场悲剧中失去了他们的亲朋好友。但我还是想说,让我们向前看,重建一些对经济有帮助的纪念标志,停止在这片废墟上没完没了的举行追悼会。我刚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市回来,那里曾遭受过世纪自然灾害海啸的袭击,15万人因此而丧命,可现在那里的人已经继续他们的以往生活。纽约也一样,我们需要向前看。”
另一位对9•11六周年祭日更改会场的消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知道6年过去了,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简化9•11悼念活动,让这个仪式举行的更普通些。但作为幸存者,今年我还是没有准备好独自去面对这个日子。我仍然需要别人的开导,特别是和我经历一样的幸存者。我们聚在一起,互相安慰,彼此给与对方力量。”
2007年9月11日的夜晚,家属,朋友,及劫后余生的人们会像往年一样轻轻地点燃蜡烛,默默地为那些殉难的亡灵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逝去的一切安息。
该刊指出:有点讽刺的是,六年了,恐怖袭击的威胁不是更小了,而是更频繁地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让活着的人难以安宁。
恐袭噩梦无处不在
在纽约,“恐怖袭击”就像一场噩梦,无处不在。7月底,纽约中央车站蒸汽管爆炸事故,不但有媒体以照片为证,形容当天现场逃难的民众,其惊恐程度跟9•11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8月中,纽约警方截获凯达组织发布的警告称,一辆怀疑载有辐射性装置的卡车驶入纽约。连日来,警方出动大批警力集中在曼哈顿主要区域,查找被怀疑运载核辐射装置进入纽约的卡车。
9月6日,针对六周年祭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迈克尔•切托夫公开发言说,在德国机场截获恐怖分子的事件提醒美国,尽管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六年整,基地组织及其同党企图打击西方国家的野心丝毫没有减退,美国还是被列为主要袭击的目标之一。《纽约时报》为此做出相应报道,文章的标题为《9•11的第六年,同样的恐怖威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