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雁
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 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主席
中国崛起与海外华文传媒的历史机遇
众所周知,古老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在国际舞台上崛起。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全球都在关注着中国,不断升温的“中国热”席卷世界各一个角落。认识中国现状,研究中国文化,把握中国商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商界巨子们热门的世界话题。世界各地的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对中国的详细报道、分析和评论。西方不少主流媒体近年来更是连续拿出黄金版面或时段,大篇幅地正面报道“中国世纪”的来临。
早在2004年10 月23日,加拿大的英文主流报纸《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以《中国崛起》为题在周末推出大型报道,共分10组、65个版,气魄宏大,一时洛阳纸贵,不到一天便销售一空。《环球邮报》为了刊出这组报道,派出 36名记者和学者到中国采访,历时3个月。加拿大报纸协会把它称为"从未有过的最成功的报道"。
在同一个周末,加拿大其他主要报纸也不约而同推出有份量的中国报道。《国家邮报》以《中国:苏醒过来的巨人》为题,在财经版报道中国正积极在全球收购能源矿业企业。《温哥华太阳报》则以3个版面来讨论中国。
一年后的2005年10月29日,《环球邮报》再次推出《中国特刊》,继续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Television)与美国《纽约时报》联手,在2006年初推出了4辑题为《中国崛起》的电视系列报道,从政治、经济、环保、社会四个方面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即将或已然来临的“中国世纪”对中国及海外华文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世界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如何加快中国媒体的国际化进程;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进海内外华文媒体的向前发展。这都是海外华文媒体,以至中国大陆媒体所关心的议题。
2007 年6 月1 日至6 月4日,来自中国大陆及世界各地67家华文传媒的97位高层代表,聚集在美丽的温哥华,与加拿大当地的主流英文媒体高层一道,参加了由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主办,加拿大《环球华报》社承办的“华文传媒国际峰会2007”,研究和探讨中国崛起与华文传媒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谨以主办和承办者的名义,介绍这次峰会的有关情况以及我们在会上的思考。
中国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正如代表加拿大政府及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出席峰会的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艾民信(David Emerson)在开幕式上致辞所说的,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来说并不是一个意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位刚刚在渥太华与中国商务部长薄煕来举行完双边会谈的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表示,在近20多年来,中国各方面的转变已让世界刮目相看。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都不能离开中国,全世界人民都是中国的消费者。
一、中国成为全球热点
这次峰会的与会传媒,尤其是加拿大英文主流传媒的代表,都有一个一致的共识,就是中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没有中国新闻的媒体,在加拿大以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难以想象的。
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区域总监安德森(Joan Andersen)在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作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实体之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叙事主体。她以“加拿大媒体眼中的中国”为题,重点谈到CBC报道中国的策略。她说,报道中国新闻是他们最重要的业务发展策略之一,CBC已经并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报道力度,而且还会向深度调查的方向发展。
过去一年多来,CBC制作了多集“中国之崛起”的节目,报道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反映奥运场地民工日常生活的专题报道。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CBC也推出重量级的节目。CBC目前除了在北京的办事处,还在上海也设立了办事处,安德森表示,CBC已经制订了不少特别计划,今后会进一步提高报道中国的深度。
正是由于中国日渐成为全球的热点,也令我们6月1日晚上举行的“温哥华·中国之夜”大型晚宴吸引了加拿大三级政府官员以及主流社会代表。加拿大国家元首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代表、卑诗省省督坎帕诺罗(Iona Campagnolo)也应邀出席晚宴并发表主题演讲,盛赞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不少参加晚宴的老华侨很有感触地说,没有中国的强盛,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各界人士不可能这样关注和重视华人的存在。
与会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姜凤国先生也认为,“峰会和晚宴受到加拿大政要的高度重视和高规格礼遇,反映了中国的崛起和海外华人地位的提升,我为此感到振奋和骄傲”。
二、中国移民成为加国主力
加拿大华侨华人受到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中国移民逐年增加,当地华人社区力量日渐壮大,令希望争夺华裔选票的各大政治势力都加大了对华裔社区的重视程度。
2001年时,加拿大华裔人口已突破100万,占全加总人口的3.5%,近年来,中国移民每年均以几万人的速度增长。2004年时,加拿大驻港总领事伯格曾向媒体透露,加拿大华人人口已达120万。华人已经成为加拿大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华语也成为除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外加拿大第三大语言。
曾经担任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主席的卑诗省财政厅长泰莱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卑诗省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厂商投资。从地理位置上看,卑诗省的海港与中国上海的海港最靠近,并且省内的多元文化氛围也相当活跃,尤其是华裔社区。除了加强文化上的交流外,商业上的发展也日益增进。事实上,在卑诗省已有很多来自亚洲国家的成功企业家,他们现在仍然在商业上来往于中加两地。
卑诗省政府第一位华裔厅长、现任省议员关慧贞认为,华裔人口的增加令各级政府在制订政策时,都要关注华人社区的声音。
中国需要在海外树立正面的形象
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和谐的国际空间。与会者认识到,出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大多数西方人都没有接触过真实的中国,目前国际上确实存在着一股“中国威胁论”。有一部分人视中国崛起为洪水猛兽,误以为中国的崛起会威胁世界。
一、西方媒体对中国认识滞后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然而,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仍然十分肤浅。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艾民信指出,大部份北美的居民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同样,大多数中国居民也从没来过北美。由于没有直接接触,彼此的认识就只能借助于媒体,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上来互相了解。这样的认识必然会受到媒体水平的局限,并常常产生误导。
不少北美的华文传媒工作者都意识到,目前北美人接触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对中国的报道并不全面和客观,而且十分滞后,甚至不少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五六十年前的冷战时代。
正如加拿大国贸部部长艾民信所指出的,在影响北美人对中国态度方面,传媒界有相当大的责任,因为你们所报道出来的东西,会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
二、和谐国际空间有助中国发展
不少与会者认为,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的正面形象,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联系到国际上近期出现的“中国产品威胁论”,有与会者觉得,现在已经到了中国重视国际公关,努力建立中国正面形象的时候了。
有代表更指出,中国的海外形象工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了,如不给予高度的重视,会留下十分严重的后遗症。因为与过往西方社会盛行的“中国威胁论”不同,“中国产品威胁论”关系着西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及时澄清,人们会对中国食物和产品产生恐惧感,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甚至整体经济发展。
三、和谐空间需要共同营造
与会者认为,和谐的国际空间需要东西方传媒的共同营造。沟通和交流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基本法则。
不少加拿大主流媒体代表觉得,峰会令他们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新闻同行,了解到更多中国的真实资料,有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认识。
海外华文传媒是反映真实中国的阵地
如何才能在海外树立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如何才能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除了中国媒体加快其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以及让外国媒体进一步了解中国之外,海外华文传媒将可以在这一方面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杨强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所指出,广大海外华文传媒不仅是维系全球华侨华人的纽带,也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了解的桥梁,以及增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一、海外华文传媒是宣传中国的桥头堡
传播正确的“中国概念”,营造利于全球华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共识。与会代表指出,华文媒体所展现的中国,应该是真实、理性的信息,这是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把中国追求和平共赢的理念,真实客观地报道出来,特别要向海外的朋友们做出全面准确的介绍。
二、海外华文传媒可以影响当地人民和政府
身为第一代移民的卑诗省议员关慧贞认为,华文传媒对加国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历史上的“烧腊风波”、“人头税”问题等,华文传媒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加拿大法律的修订。
关慧贞指出,在几十年前,正是因为华文传媒坚持不懈地努力,连续报道“烧腊事件”的来由和真相,反映华裔社区的声音,才令加拿大政府取消了歧视华裔的食品检验法例。
在华裔“人头税”事件上,更是华文传媒改变加拿大历史的一个有力例子。华文传媒的关注迫使加拿大联邦四大党领不得不在上次大选期间纷纷为“人头税”这一历史冤案向华裔社区道歉,最后也令执政保守党新政府在国会上首次公开作出正式的道歉和赔偿,改写了加拿大的历史。
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关慧贞认为,今后在争取主流社会的尊重及认同方面,华文媒体大有可为。
三、海外华文传媒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媒体也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中新社加拿大分社社长吕振亚在主题发言时指出,我们可以从中国崛起、全球中国热以及增强软实力等方面找到中国媒体需要走出国门的客观依据,也可以从政府扶持、媒体责任等方面看到中国媒体能够走向世界的现实基础。但是,多年来的实践不停地告诉我们,中国媒体在国际化进程中“先天不足,后天乏术”。
吕振亚认为,中国媒体目前虽然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仍然困难重重,要真正打入海外主流市场尚待时日。而在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崛起,海外华文媒体已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且,这种趋势相信还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受生存环境的限制,目前海外华文媒体要做强做大,客观上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大陆背景的华文报刊虽多但小、虽全仍杂。在不少地区,不良竞争正在影响华文媒体的良性发展。
然而,尽管如此,海外华文媒体由于扎根海外多年,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洞悉当地的市场脉搏,是中国媒体走向国际化的良好平台。不少与会者认为,如果将中国媒体的办报经验、经济实力,以及海外华文传媒的市场网络、人脉关系等优势结合起来,定能在海外打造出“中国概念”的强势媒体。
新时期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之路
综合而言,目前是历史上海外华文传媒发展的最好时机。在这个“中国世纪”里,一直备受生存困扰的海外华文传媒,如何紧紧抓住世界对中国资讯强烈需求这一历史机遇,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这次峰会关注的重点。大会着重研讨了华文传媒的国际化模式、市场运营经验、资源整合及生存之路、服务创新及新技术应用方案等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一起为海外华文传媒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一、联合发展才是走出困境之路
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之一,是令海内外华文传媒认识到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出席会议的海内外华文传媒在峰会的闭幕式上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并成立了海外华文传媒协会。
宣言指出:我们居住在世界各地,开办着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种不同方式的传媒载体,我们的根是共同的,所使用的语言是共同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是共同的,那就是:服务海外华人社区,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使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道,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宣言还说,与会传媒愿意成为连结中国与世界,华裔与非华裔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並在有关华文传媒组织的协调下,联手起来,共同开拓和发展全球华文传媒的广告市场,实现各媒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我们华文媒体的水平
二、依托中国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少与会的中国媒体代表认为,无论是中国的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媒体,目前都需要在海外树立形象。他们建议海外华文传媒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真正了解有关机构的所需所想,结合自己在海外的优势,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海外华文传媒代表也认为,海外华文传媒必须与中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自身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变通”是所有传媒共同课题
全球化正向更广的范围诸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实体扩展,那么媒体结构也一样随之变化。传媒研究不应该仅仅记录媒体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其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目的是去反映传媒怎样促进交流,并能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区域总监安德森回顾说,CBC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成为加国独立的多功能的电视广播传媒机构,影响甚巨。即便如此,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走变革之路,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重要的是要推动多元文化,真实反映社会现状。
加拿大西部最大报纸《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执行主编拉庞特(Kirk LaPointe)表示,当下传媒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针对不同受众,网络的崛起把资讯传到世界各地,非传统媒体的挑战无形中加大。他说,10年前谷歌还不存在,但现在却成为发展最快的传媒之一。这样的改变迫使报纸把内容放入网络,增加其特性。
美国天羿传媒集团总裁孙晓光提出,海外华文传媒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有条件的话,要在互联网方面多投资、多发展,应该关注全球化趋势下的技术发展,这样也有利于维系投资商。
四、走多种经营的产业化之路
美国美南新闻集团总裁李蔚华在会上论述了媒体市场与产业运作之间的关系,以美南报业的经验告诉大家怎么样在当今这样一个剧烈竞争的时代,让你的报业能继续发展下去。
他说,要使报纸能发展起来必须有相关的企业来支撑。光靠办报,不去找一个企业去支撑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现在竞争这么厉害的美国,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美南报业走的是一条产业运作之路,除了报纸外,还投资了银行、印刷厂等其他业务。
日本《中文导报》董事长罗怡文则介绍了他们如何在日本主流社会中扩大影响。他说,因为在日华人比较分散,所以广告的收入相对较少。这就使得日本的华文媒体不能光靠媒体本身发展。主要是经营其他产业,有的其他产业成功了,再办一份报纸,有的报纸办得成功,再经营一些其他的产业,几乎都是媒体与其他产业共存经营。单一经营的华文媒体很少。
五、科学技术是撬动世界的支点
《温哥华太阳报》执行总编拉庞特特别谈到高科技发展对报业更新换代的重大影响,他发表演说的题目就是“非传统媒体的创新及面临的挑战,报纸与电子报互动及电子报的市场展望"。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技术分析,他说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网络使信息的传播更为生动、更为全面,也使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加强了,使媒体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变单一化为全面化了。
但他也指出,由于科技进步太快了,但又尚未成熟,遂增加了不稳定性的挑战,使传媒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他强调,需要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新形态,这是一场长期的有系统的向科技学习的进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拿大《环球华报》副总编辑黄运荣则从技术层面与大家探讨了海外华文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他指出,大家都觉得华文媒体要在海外独立经营和生存是相当不容易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海外华文传媒的受众市场有限,制约了报纸的发行量和经济收入。在“开源”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节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在本来就低成本运作的海外华文媒体中,还能不能再加以“节流”呢?黄运荣指出,答案是肯定的。《环球华报》的方法是,应用全新的数字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力开支,完善管理,变不可能为可能。他向与会者介绍了《环球华报》与一家加拿大一家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的全新数字化管理和出版系统。这个多媒体系统包括:PDF自动化排版技术、互联网PDF广告生成技术、同步直观校对技术、直接仿真互动报刊杂志生成技术。
六、贴近市场的经营之道
《乔治亚周报》新闻主编史密斯(Charlie Smith)侧重点谈的是市场,他的演讲题目是"广告业务与采编部门的协调平衡,免费周报市场成功经验"。他介绍说,《乔治亚周报》目前发行12万份,侧重在娱乐文化领域。他特别强调,要办好报刊,一定要有很良好的市场调查。例如在音乐方面,要了解读者群,只有拥有相当的读者群,音乐公司才会主动找过来,让他们参与娱乐性活动的报道。
根据自身的经验,史密斯特别强调人文性的报道,这样做广告商是欢迎的。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发现有什么因素来促使他们这样做,才会在业界拔得头筹。
《温哥华太阳报》执行总编拉庞特提出,广告与媒体关系重大,涉及到对其价值的评估。由于广告对网络形态的重视程度还不稳定,在市场投资上构成挑战,需要进一步沟通。在商业基础上需要打造创新平台,与市场对接。他说新老媒体在蜕变中转换,寻求市场平衡点不容易,但必须要做,以避免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七、发展看中国的第三视角
美国代表孙晓光认为,对中国及其一些问题的看法,海内外有不同的角度,自然认识上也会有差异。
加拿大沙门-菲沙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认为海外华文传媒应该发展自己的第三视角,不要非此即彼,不要以偏概全,这样做有利于培育一种更为公正的客观取向,这种桥梁性质的作用有利于中国与所在国之间的互相了解。海外传媒这种独特视角非常重要,有利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首届华文传媒国际峰会的成功,只是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以及海内外华文传媒合作发展的第一步,海外华文传媒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新成立的海外华文传媒协会理事会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定将不辱使命,与大家共同携手,积极推动海外与中国大陆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以全面、及时、准确和负责的精神,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海外主流社会介绍华人社区,向华人社区介绍海外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