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依钊
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总编辑
游走钢索 维护和谐——夹缝中的华文媒体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多元语文、多元宗教及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携手争取独立和建国的国度里,土著(马来人为主,加上少数的原住民)人口约占65%,华人26%,印度人8%。华人在经济、贸易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治则由马来人主导。
在这样的环境里,华文媒体在官方的心目中是属于非主流媒体。华文媒体想要屹立不倒,就必须扎根在深厚的土壤里。对我们来说,这个土壤命脉,就是华人社会。《星洲日报》不但得维护华社的利益,同时也不能忽略马来和印度社会的脉动。只有两边兼顾,才能相互提取养分,创造和谐共享的双赢社会。
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里,一场简单的国会辩论或是一宗社会犯罪事件,都会意外延伸成为种族事件。面对这些问题,只能仰赖各方细心经营,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维持社会和谐。
《星洲日报》游走钢索 维护社会和谐
在马来西亚这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除了种族和宗教,语文也是高度敏感的课题。作为华文媒体,《星洲日报》理所当然要维护华语、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联邦宪法赋予各族人民应用母语及受母语教育的权利,但是马来文作为国家语文的法定地位和尊严不能受到挑战。
因此,华文媒体在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与维护母语教育权利的夹缝中举步维艰。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星洲日报》编辑部领航人的资深报人刘鉴铨,经常提醒同仁:“无论头顶的压力多重,维护华文是我们的最后防线,绝不能退后半步。”1987年,《星洲日报》就是因为坚决维护华文教育而被禁止出版五个半月。
总之,对于任何可能成为冲突导火线的敏感课题,华文媒体都格外谨慎、拿捏分寸。我们的每一笔,都像是游走在钢索上。
纵使媒体生态恶质化,《星洲日报》继往开来坚守作为第四权的职责,我们在努力维持民族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之际,也尽力维护读者的知情权。我们拒绝让种族主义政客或宗教极端份子利用“种族”或“宗教”等大帽子埋葬理性以及普世性的人权价值观。
马来西亚国家领袖也打从心里肯定媒体在维护民族和谐、社会稳定的角色。2007年6月28日,首相阿都拉在主持全国媒体大会时,临时拋开演讲稿,表示他想说说内心话,他衷心地赞扬媒体在报道种族和宗教等敏感议题方面的负责任态度。他说,因为媒体知道国家需要和谐的社会。在媒体的配合下,政府才能维护人民至今所享有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