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工作,靳彩霞的年薪为7.5万美元——这样的起薪在当地也算中产阶级的收入了。而如果不回国内发展,她在美国的年薪现在估计已达到二三十万美元。
“美国企业实际上很刻板,老板的意志必须坚决执行。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只能是想法而已。”她并没有感受到美国的“自由”,更多的只是一种无奈。
2003年,在美国学习、工作7年的靳彩霞回到国内,任上海某光电子公司总工程师。当时,国内的半导体照明行业还是一片空白。在靳彩霞及其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硬是把原先半死不活的企业救活,并推动了半导体照明行业在国内的发展。
2006年4月,靳彩霞来到光谷创业。
创业初期,资金一时难以到位,靳彩霞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光,她与公司员工一起租房住,“两点一线,生活单调,但工作很充实。”
从2006年8月至今,从厂房改造、设备订购、设备调试到生产工艺的调适,再到投产,不到5个月,靳彩霞和她的团队做了原先预计得一年才完成的工作。
靳彩霞的家人现在还在美国,当初她回国发展时,家人不甚理解。“从美国,到上海,再到武汉,似乎是一步下一个台阶。但我不这样认为,”靳彩霞说,“在武汉,在光谷,我感受到是一种力量,发展的力量。在自己熟悉和热爱的行业里,能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激情,这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买来的快乐。”
在靳彩霞看来,过去干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如今从事的是一份前途无量的事业。
柔弱女子的报国壮志:发展才是硬道理
彭华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对从商毫无认识,更谈不上兴趣,她毕业时的理想是在跨国公司做一名高级白领。但一切从2001年前后开始改变。
1971年出生的彭华,1994年从清华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后来在中国水利水电三峡工程总公司上班。
1997年,彭华辞职,只身前往澳大利亚求学。
一年时间,便修完工程管理硕士课程,次年进入昆士兰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同时加盟了澳大利亚在工程领域内的最负盛名的澳大利亚国际大地工程公司。在这里,她首次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工程施工流程仿真技术。
通过仿真优化,很多基建项目施工效率可提高30%至200%。如果这项技术能应用到国内的大型基建项目,这将为国家节约多少资金和资源啊!她希望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正是凭着这个信念,2001年,她跻身澳大利亚国际大地工程公司第一位女性华人高管。
彭华多次代表该公司与国内的水电项目合作。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要帮外国公司赚自己国家的钱,她内心充满了矛盾。
2002年,彭华毅然踏上回国的道路,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归国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公司向彭华发出高薪高职的邀请,但彭华最终选择了在自己的家乡武汉创业,核心业务还是离不开“仿真”。
有意思的是,彭华接到的第一笔业务却是“副业”——翻译工程投标资料。彭华的英语那是“倍儿棒”,她请了两名助手帮忙,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任务。
在谈论报酬时,不懂行情的彭华很是“羞涩”,开价一万元。倒是对方不好意思,主动把报酬翻了一番。
当然,彭华的公司现在走上了正轨,该公司曾为三峡工程研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最后成为国家信息化的经典案例。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业时3人,如今员工规模达50余人,彭华的公司也算一个中型的高科技公司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时机非常好。市场培育期的后期我们进入,进入市场成长期后我们的企业会快速成长。”外表柔弱而腼腆的彭华,谈到公司的发展前景时,语气却异常地坚定。
张玫、田晚平、靳彩霞、彭华等人的故事,是众多女“海归”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其中,近400家留学生企业功不可没。而据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主任袁煜农介绍,在海归回国创业的男女性别比上,男性海归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90%,创业的海归女性只占总比例的10%。在成立已近10年的光谷留学生创业园,参与创业的1000余名海归中,女留学生已经形成了独特而靓丽的群体。(张新雄 乔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