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9日电 香港《大公报》18日刊发郭士平的评论文章指出,台湾当局顽固走“台独”道路,令台湾地区不能利用同大陆的合作走出成长空间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台湾的整体竞争力,使台湾经济持续走下坡路。因此,只有放弃“台独”,台经济才有广阔的前途。
文章摘录如下:
不久前,台湾《天下》杂志公布对1000位大企业负责人(CEO)的调查。结果显示,41.8%的受访者认为台湾地区竞争力持续下滑是最受担心的事;其次是成长空间受限,占了36.6%;而岛内朝野政局冲突、两岸局势不明,皆以30.1%排在第三位。在1000位大企业主眼中,台湾地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分别是政策不一贯、限制过多,两岸关系不明以及陷入边缘化。
经济一路下滑
台湾《天下》杂志的调查指出,对于考虑今年对台湾增加多少投资比例的问题,有35.4%的企业选择“一成以下”,其次是零或减少投资,这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大企业主,考虑到岛外募资或是岛外上市(包括香港和大陆),比起去年微增0.6%。在地区的选择上,排行前三名的分别是香港、大陆和美国。其中又以选择大陆上市的增长幅度最大。笔者认为,这说明台湾的金融业在衰落。
展望2008年选举,1000位大企业主认为台湾的新领导人最应该先做的事,依序为营造有利企业经营及投资环境、两岸互动更加开放和建构前瞻性的发展愿景。但这些希望,若届时仍由坚持“台独”路线,蓄意同大陆对抗,阻挠两岸经贸互动合作的“台独”政党执政,会有可能吗?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陈水扁当局为实行“台独”路线,争权夺利压倒一切,制造省籍矛盾,造成族群撕裂,阻碍台湾地区同大陆的经贸往来,令台湾地区的经济持续弱化、边缘化,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提高。以往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盛极一时的台湾,其经济增长率已明显落在其它三“小龙”的后头。而民众的收入亦每况愈下。
整体实力下降
从整体实力来看,台湾地区也在下降。在GDP方面,预料今年会被经济快速增长的广东省赶上。
种种事实表明,加强同大陆的经贸往来已成了台湾地区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台湾地区也成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台有关经济研究机构评估,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度达到30%至40%。
北望神州大势所趋
此外,有数据显示,至2003年底,台商在大陆协议投资项目累计约6.06万项、金额达706亿美元。落户大陆的台资企业盈利面在60%以上,其中工业生产企业盈利面高达70%以上。
按理,台湾当局应大力支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支持台资投资大陆才是。但实际上,他们为了实现其“台独”路线,千方百计阻碍这种发展。从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到陈水扁的“有效管理”,以及种种限制台资到大陆投资、阻挠两地三通等的政策,无一不是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利台湾经济发展的,与台湾民众利益背道而驰的。而制造两岸的紧张关系和对立,更令台湾地区经济进一步空心化及边缘化。
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加强两岸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大势所趋是谁也挡不住的。台湾当局只有改弦易辙,彻底放弃“台独”,才能令台湾地区经济重现昔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