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樱花,人们往往会想到日本。其实,樱花绝非日本所独有。比如,韩国的樱花就多得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惊异。
今年二月,我到韩国釜山的一所大学授课。当时,釜山的天气还比较冷,大多数植物还是光秃秃的。到了三月,春风送暖,草和树上开始出现绿色的嫩芽和彩色的花蕾。进入四月,植物们纷纷引爆身上的绿叶和花朵,庆祝生命的狂欢节。意想不到的是,韩国植物春会的主角竟是传说中的樱花。在山野、路旁、公园里、校园中,大片大片的樱花突然盛开,以其数量和美丽引发游人连绵的感叹声。望着这些热烈得让人感到恍惚的精灵,一个声音在我心中长久回荡:“原来韩国也是樱花之国!”
据说樱花的种类很多,其花或红或白。不过,我在韩国看到的樱花大都是白色的夜樱花。夜樱花开放时,花枝上还未来得及长出绿叶,就被白色的花瓣包围起来。成千上万朵小花相互簇拥着,犹如无数白色的精灵在树上聚会。倘若几颗乃至几十颗开放的夜樱花连成片,如云如雾如雪如月光,那么,你就看到令人惊颤的小宇宙,感受到令人恍惚的白色之美。走在这个白色的小宇宙旁,人会进入宛若梦游的奇异状态,彷佛能觉察到生命的延伸和流逝,看见自己的来生和前世。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似乎消失了,逝去的事物悄然复活,尚未诞生的存在则提前显身。在这种迷幻状态里,人们既会庆祝爱的胜利和生的美满,又不能不同时感到怅然。
樱花的美是短暂的,它的花期只有七天。七天过后,花们便会纷纷扬扬地落下,任风为它们选择归宿。凋谢前的夜樱花会显现出浅浅的红色,犹如血痕。我曾在树下反复把玩几片飘落的樱花。凝视着白色花瓣上的红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生命的胜利与失败,想起已经消逝、正在活着、即将诞生的所有生灵。我欲高歌和狂笑,又想放声痛哭,但最终还是在樱花树下静静地漫游,慢慢地想自己的心事。夜樱花有一种使人回归平静的力量。只有不断地进入宁静的梦游状态,人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夜樱花的美。在夜樱花下,你会低吟、曼舞、轻歌、微醉,但很少会大声喧哗。有段时间,我甚至私下制定了一个赏花规范:赏夜樱花者最好保持安静,至少不能大笑,否则,就违反了生命界的道德律。这种态度在日本人看来恐怕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有完全不同于我的樱花观: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时节天将晓,
霞光照眼花英笑,
万里长空白云起,
美丽芬芳任风飘。
去看花!去看花!
看花要趁早。
据说,这是日本最古老也最受欢迎的樱花歌,来自民间,代表了日本人最普遍的赏花心态:樱花自在地开,自在地落,开时灿烂,落时无牵挂,为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人也应如樱花,在短暂的花期里尽情地享受生命,而后潇洒地离去。我并不排斥这种乐观的樱花精神,也想拥有这种洒脱的樱花观,但面对韩国的夜樱花时却总是进入一种略带伤感的迷幻境界。
[page title= subtitle=]来韩国之前,我只在南京赏过樱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赏樱花和赏别的花没什么不同。到釜山之后,没想到韩国也有樱花的我开始仔细观察樱花,才有了这些复杂的体验。前些天,同事们到樱花树下聚餐,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一位韩国学者。起初,他什么也不说,只是不停地劝我饮当地产的米酒。我们每次饮的数量不多,微醺即止。醉意将消时,再饮。如此数个回合后,他的话便多了起来,开始给我讲韩国樱花的前世今生。他说,人们都称日本为樱花之国,但日本的樱花是从韩国传过去的。在传到日本之前,韩国樱花的数量并不多。后来,樱花被日本定为国花。1918~1948年间,日本占领韩国,大量种植樱花,才形成了韩国处处樱花的局面。1948年以后,独立后的韩国人一度非常憎恨樱花,将它们当作植物界的入侵者和殖民者。或许正是出于这种仇恨,韩国人将花期长达半年的无穷花(木槿花)定为国花。在很多方面,无穷花与樱花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花期仅7天,一花期长达半年;一开放于春天,一灿烂于夏秋;一花卉小而多,一花朵硕大但数量偏少;一象征生命的迅速轮回,一代表个体和国家的长期兴盛。不过,樱花的命运后来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韩国学者经过考证,发现日本的樱花是由韩国传过去的。既然日本的樱花来自韩国,那么,日本人在韩国种下的樱花就是游子的后代,不应该被拒绝。于是,韩国人对待樱花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逐渐接纳了这种经历复杂的植物。
现在,韩国也有大大小小的樱花节。每年樱花节开幕后,首尔、釜山、济州岛等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人们会走上街头,观赏樱花,看歌舞表演,饮米酒,吃传统小吃,营造出热闹的民俗景观。不过,38年的殖民记忆注定了韩国人不会毫无保留地爱樱花。他们和樱花之间永远横亘着透明的墙壁。至今,韩国的知识分子提起樱花时,脸上依旧会浮现出爱恨交织的表情。普通的韩国人可能不如知识分子那般了解历史,但他们赏樱花时也同样会节制自己的情感。细细想来,我对樱花的复杂感受无疑受到了韩国人的影响。
对了,韩国也有红色的樱花。只是,它们数量少,花期晚,常被韩国人忽略。这种忽略是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民族记忆使他们偏爱白色的夜樱花。他们借助夜樱花的热烈和恍惚不断回到过去,重温昔日的伤痛、惆怅、苦难和梦想。 (来源:香港《文汇报》,作者:王晓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