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最近,旅日新华侨新华人中出现了一波小小的“出书热”。《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文指出,所有这些著作,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成果,也不仅仅显现出作者们对事业、专业的执着与追求,向海外中国学子诠释着“业精于勤”的新意,更有一番值得探讨的时代意义。
文章举例,其中有中文著作,如在日本职场工作的新华侨杨嘉丽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着《重礼仪 讲礼貌 爽》,旅日华人经济学家、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旅日新华侨书法家魏来在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魏大愚魏来父子作品选》;也有日文专着,如西日本地区新侨领、圣泉大学教授方苏春出版的《日中企业交流的真相与深层》,身在东京的顺天堂大学华人医学副教授汪先恩推出的第5本专着《冷感症体质的改善》,在日本岛根县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张绍铎“海归”前在日本国际书院出版的“博论”《联合国内围绕着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国际关系》。
文章说,从这些著作出版的地域上看,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日本;从这些著作的文字上看,有的是中文,有的是日文;从这些著作的内容上看,有的偏重于职场,有的侧重于专业,有的重点在艺术,有的凸显出两国交流的深层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作者们都是华人,他们的研究内容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学术成果可以说是在海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的DNA不仅有博大精深,更有开放兼容;因其开放兼容,才有博大精深。这些华人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在异国东瀛从事研究,去粗取精,锤炼提纯,用成果展示出中华文化培育出来的华人所具有的能量。
文章指出,与此同时,这些华人的著作也应该具有“话语”上的传播意义。纵观历史和现实,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常常利用已经形成的话语强势进行“扩张性传播”。如今,旅日华人用日本可以接受的文化成品传播中华文化的底蕴,自然有助于日本从新的视角理解中国。不久前,汪先恩新着出版祝贺会引来众多日本政经要人的参加,既是构建起一个“以书交友”的平台,更是一次运用日本乃至西方认同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好时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旅日华人“出书”的时代意义已经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乔聚)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