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1日电 G8领袖峰会将于6月6日举行。香港《明报》今日刊发评论指,欧美双方就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争持不下,一场外交角力在幕后正在展开。
原文摘录如下:
G8领袖峰会将于6月6日举行,东道主德国以欧盟轮任主席国的身分,正努力游说各国就全球气候危机达成重点公告,以示发达国家有领导全球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可是,美国坚持我行我素,想尽办法去“淡化”公告的细节。欧美双方争持不下,一场外交角力在幕后正在展开。
全球暖化、温室效应和气候危机早在1992年签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时就成为国际间的重点议题。表面上,国际社会已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只是,“公约”形同一纸声明,表达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却对“只讲不做”的成员国毫无约束力。于是,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就明文规范发达国家控制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2年前回落至1990年水平再减5%或更多,期望用自我约制的方式去纾缓温室效应及其对全球气象所造成的影响。
国际社会的持久合作,要靠凝聚共识和制度建立才能达成,缺一不可。《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才正式生效。惟现实的情况是,当地球正在发烧,有不少国家和城市还抱着“有权利选择参与、无义务强制执行”的心态,缺乏承担。美国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四分一,布什政府却借口不满《京都议定书》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同时减排而退出《京都议定书》。即将离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一直游说总统布什迷途知返,但不得要领。有环保组织就直言美国布什政府的行径“罪大恶极”,更有取笑布什的言论指他“在气候危机的重大议题上,竟跟从发展中国家的领导”。
没有约束力和监管机判,减排的目标流于口号化,难有实质成效。反观欧盟27个成员国将气候危机提升至“共同政策”的层次,并主动采取比《京都议定书》更进取的减排目标,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因为欧盟改变了各成员国各师各法的传统协调方式,首次决定以法律规管落实多项措施,其目标包括:
1. 设定在2012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回落至1990年水平再减20%;
2. 可再生能源将于2012年供应欧盟所需的20%或以上;及
3. 欧盟在今后7年投入能源研究的经费,每年增加起码50%。
欧盟的新措施更涵盖家居、各类运输、制造业、商业活动、公众教育等范畴。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Barroso)就以“后工业革命”来形容这些发展。
今次欧盟藉G8峰会的机会推动的两项具体共识,包括2020年前提高电力和运输两方面的能源效益至20%,以及在205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再减50%。欧盟锐意在气候危机议题上树立榜样、领导全球,欧盟的贸易伙伴不可掉以轻心。(摘自香港明报;文/陈家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