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近日,刚刚送走了美国近半内阁部长的北京,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在差不多分别了一年后,美、朝、中、俄、日、韩的外交官们18日重逢在北京钓鱼台。在经历了一天的谈判后,各国原则同意制定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因朝鲜核试验而愈发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在这一刻折返到和解或者制裁的十字路口,让人在严冬里嗅出了一丝暖意。
在令人窒息的悲观氛围里,六方却最终坐回到谈判桌前。这当然有赖于美朝双方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做出的让步,但北京静悄悄的外交斡旋不可忽略。促成是次会谈,可谓北京2006年外交大手笔的收官之作,令各方对北京的国际角色与外交功力有了更多的认识。
被称为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最棘手问题之一的朝核危局,稍稍回顾一下其一波三折的进程,或许更能理解西方国际关系学者所言:美国式的偏执与朝鲜式的刚烈一旦交织在一起,便必然发生一场谁也不会获利的纷争。早在1994年,美国和朝鲜就在日内瓦达成了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在缺乏互信的背景下,朝美双方谁也不肯首先做出让步,而使协议成为一纸空文。2003年,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中国代表穿梭太平洋两岸,劝和促谈。2003年8月,强硬对抗的朝美间终于有了沟通的桥梁——六方会谈机制。
去年9月19日,有关各方在北京签署“共同声明”,朝鲜半岛仿佛露出和平曙光。然而,随后发生的美国对朝金融制裁,使第五轮六方会谈中断。今年10月朝鲜核试,联合国通过制裁决议,朝鲜半岛局势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正如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说,朝美之间的问题不是朝核才有的。的确,朝美这两个历史上的宿敌,到今天并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桎梏,冷战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双方的言行。这是11年来,朝核问题始终逡巡不前,仿佛又回到原点的症结所在。然而,由于中国因素的作用,使得朝核问题存在着突破僵局的可能。在漫长的历史中,朝鲜半岛的安危联系着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更由于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在国际和地区的角色功能日渐重要,虽然朝核危机的直接当事人是美国和朝鲜,但中国却始终扮演着极佳的“协调者”的角色,担负起扭转朝核危局的千钧重担。
由于受到中期选举失利的打击,以及应对伊拉克乱局的束手无策,重启六方会谈对布什政府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而朝鲜核试验后,东北亚周边国家也认识到了加快解决朝核问题的紧迫性。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想要朝鲜真正“弃核”,白宫对朝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必须采用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
此次六方会谈的复会本身,对外界透露的信息就是,尽管中国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困难,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中国还是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所以,无论是倡建六方会谈机制,还是促成“共同声明”,以及今次复会,北京在六方会谈上扮演的角色,印证了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远东之锚”的定位。
我们看到,尽管各方的分歧依然很大,美朝双方对中国的外交努力有了令人鼓舞的响应。比如朝鲜同意关闭反应堆,接受国际组织的核查。而美国更是有以前所未有的举动——书面保证朝鲜的安全来表达和解的意愿。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在钓鱼台还进行着另外一场与六方会谈前景息息相关的谈判——解除对朝金融制裁。这或许有助于化解朝美之间因缺乏起码的政治互信带来的心结,使得化解危机的漫长过程向前迈进一步。
目前,各方外交官还在北京那个皇家园林里讨价还价。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由于朝美相互敌视的立场没有改变,谈判注定是艰苦而漫长的,即使本轮会谈无果而终,中国的外交努力也还会继续下去。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会致力于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这将有利于胡锦涛去年9月倡建的和谐世界、和谐周边格局的实现。 (摘自美国《侨报》社论;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