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海外华人的中国新年(图)
2007年02月12日 15:44



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华人在新年庆祝活动中放礼花。

   第一次在国外过中国新年是1989年,那一年我生活在炎热的非洲,尼日利亚。因为居住的那个州只有我和丈夫两个中国人,所以记起春节只是因为爸妈信中的提醒。妈妈说在飘飘扬扬的雪花中她和爸爸将过第一个女儿不在身边的春节,心里很不是滋味,读着妈妈的信,看着窗外非洲的骄阳,我哭了,很伤心。

  异乡同胞 送暖入心

   春节在我的记忆中是雪花中放鞭炮,是棉袄外穿新衣,是跺着冰脚搓着冻手吃冰糖葫芦,是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菜旁和家人在一起……可是在骄阳似火的非洲草原上,春节和爸妈离我是那么远,太远太远。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直在海外漂流,再一个春节时我们搬到了美国的丹佛,刚到那个州,也不认得几个中国人,没有人知道哪天是中国的除夕。虽然天降了大雪,可是农历除夕我们还在上班,没有能像我们华人的传统那样,在家里洗呀,做呀,辞旧迎新,那时候我想起了鲁迅《祝福》中送灶的描写,我甚至羡慕起那些浸在水里不停地洗鸭,洗鹅妇女们红肿的胳膊。一种没根的感觉酸楚楚地袭来……

   我鼻子一酸,泪将要滚下,这时家里的门铃响起来了。是一对不能讲中文的中国人模样老夫妇,他们自我介绍说从社区中打听出,我们是中国人,刚来美国不久,所以来给我们贺新年。他们的祖辈从中国广东移居菲律宾,父辈又从菲律宾移居美国,他们都出生在美国,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他们说父亲在世时他们每年都庆祝中国的农历年。说着他们打开带来的箱子,里面有几个用锡纸包裹着口的玻璃器皿:有饺子,有五花肉烧南瓜,有烤乳猪片,有龙虾,还有一包用彩纸包起来的瓜子,腰果,花生等干货…… “知道你们来不及做年夜饭,所以给他们送来一些。”看到我们脸上的诧异,他们说都是中国人嘛,根是连着的。

  同根同源 四海迎春

   我们将年饭拿出摆上桌,拿出酒,四个人喜气洋洋的好像老相识一样。那天晚上,我们都忘了第二天还要上班,我们也忘记了彼此才刚刚认识,举着酒杯就畅谈了起来。我惊异的发现,这对不会讲中文的夫妇以及他们双方只能讲粤语的父辈、祖辈不论在世界的什么角落奔波、生存,中国的农历年都始终跟着他们。

   他们甚至还给我们讲起农历年的渊源,那个丰富多彩流传了几千年的年兽传说。“年兽”是一种残忍凶猛的野兽,古代人相信“年兽”在除夕夜时会出来吃人,但是它极惧怕红色、火光及吵杂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门上贴着红纸条,并整夜点着火炬、燃放爆竹,来避开“年兽”。

   我们热闹地探讨关于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古老传说,他们说其实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农历年的庆祝就展开了,传说中的诸神在这一天会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报告此年人间发生的诸事。因此这一日,人间的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供品敬拜诸神,并烧纸钱以便提供诸神返回天宫的旅费。此外,还要在“灶神”的嘴巴四周涂上糖浆,以确保其向玉皇大帝报告时能多说好话。我笑着告诉他们在我爸爸的家乡——郁郁葱葱人烟稀少的秦岭山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爷爷也相信着同样的传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去天国。爸爸说不会写字的爷爷爷在家里供奉的灶神旁也张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不论山沟的农民一年四季怎样的吃糠咽菜,这一天家里都会给将出远门的众神准备纯麦面的枣馒头,要烧香,送表。我们彼此用闪烁的眼光慨叹我们相隔万里,脉源不同的祖辈对中华传统袭承上的异曲同工。同根,同源的感觉油然而升……

   此后无论过年时在美国的哪个角落,我都会用心去探究中国春节的过法。我会去搜集古书上关于春节的一切传说。我还跟随过洛杉矶大年三十的华人舞狮队热闹地走过城区;参加过旧金山华人举行的“四海迎春”春节晚会,和几千名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聚首一堂;在纽约看到过有迪士尼主题人物助阵的华埠春节大游行……吃年饭,穿新衣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海外华人好像用心在纪念祖先流传下来的这个日子。我还骄傲的知道2003年美国纽约州将中国新年定为公共节日;2004年纽约取消了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允许在华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区燃放鞭炮,同年加州州长也宣布了加州中国农历新年日……

  火红新年 家的感觉

   驰名世界的帝国大厦平日晚间总是闪烁着取自美国星条旗的色彩;可是在最近几年华人春节来临时,它都会燃起华人喜爱的红色和金色灯光,和华人一起度过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一年365天,年是它的重要驿站。发红包、包饺子、放鞭炮、吃元宵、闹社火、逛庙会,都是我们古老的春节习俗,远离故土,逛不到儿时去过的庙会,吃不到百年老店滚出的元宵,但我们会在中国餐馆订一桌年夜饭,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在家里包一顿饺子,让长在美国的孩子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一副对联,即使在一个订不到中国饭,包不了饺子的地方,我们仍会在那个亿万中国人欢庆的除夕午夜不忘给亲友们一个越洋电话。

   在海外多年,我接受了春节不能在除夕赶回家帮妈妈炸麻花,洗鱼晚上全家人吃年饭,初一早上拜年这个现实,但在心里对这个节日我们有一份纪念。2000年开始我的一些美国朋友开始在除夕夜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我告诉他们就像西方人过圣诞平安夜一样,我国也有除夕夜守岁的传统,守岁可以为父母增寿,在古老的传说里,整夜点灯还有吓走年兽的用意,于是我们一起真的通宵点灯,彻夜不眠……没有人相信腊月二十四众神真的要回天宫,没人惧怕年兽,但是全世界的儿女都希望父母增寿,全世界的华人也都希望我们中华春节的习俗能源远流长,让千古的传说继续流传。我甚或还包数个红包分派给来守夜的朋友希望他们来年吉利。那一度曾让我觉得很迷信,很落后的习俗在我的生活中正常和流行起来。

   如今过年不论漂到哪个国家,我都不会因离家在外再轻易地抹眼泪。家是一个大家,国是一个大国,春节是一个传统,是一种习俗,或者说是我们华人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随着岁月的流淌,它慢慢融入我们的血液变成了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感谢爸妈在我童年用堆雪人,用燃爆竹,用点灯笼,用拜老人,用讲古老的传说,用围坐在火炉旁吃年夜饭培养出我对春节的一种记忆和情愫,让我有了一个对宗源一年一度的念想。(摘自香港《文汇报》;作者:任方)

 
编辑:张明】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