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中国海军海上阅兵是次“成年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法国媒体:中国海军海上阅兵是次“成年礼”
2009年04月21日 0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4月21日刊发时评文章说,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交流活动和海上阅兵式,中国海军的这一举动从筹备时就受到世界瞩目,包括法国、美国等在内的五大洲29个国家更欣然接受邀请,或派出海军代表团,或派出舰艇赴会。中国人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就在与青岛相距不到300公里的胶东半岛另一侧,中国第一支、也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近代海军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今天,新中国海军在这里邀约世界宾朋,其所要传递的当然不是逞强示威的“霸道”,而是一个热爱和平、与邻为善民族的“成年礼”。

  文章摘录如下:

  60年前的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正式组建。为了纪念这一诞生日,从本周一开始,中国海军在青岛市及其附近海域同多国海军一道举行多项交流活动和海上阅兵活动。

  中国军方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举主要目的是增进各国海军官兵的了解、互信和友谊,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共创和谐海洋环境。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交流活动和海上阅兵式,中国海军的这一举动从筹备时就受到世界瞩目,包括法国、美国等在内的五大洲29个国家更欣然接受邀请,或派出海军代表团,或派出舰艇赴会。

  有海外舆论指,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仅要向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展示其开放度和军事透明度,更表明长期以来重视陆疆守卫、且以陆上力量见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将战略发展重点转向海洋。

  外界似乎也从一周前海军司令员吴胜利高调接受官方的新华社专访中得到了印证。这位服役海军长达40余年的将军用“边打边建、驶向深蓝、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等关键词解读了海军的成长历程和未来规划。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今,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甚至信息化,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军种。目前,北海、东海和南海三支舰队已拥有数十支驱护舰支队、快艇支队、登陆舰支队、作战支援舰支队以及相当数量的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去年底的派出舰艇赴亚丁湾护航,还是此前多次编队出访欧美、环球远航以及与不同国家海军举行联合军演,中国正在有意识地给海军提供各种积累实战经验、提升自身应战能力的机会。

  不过,即便是这样,中国海军依然无法跟上世界各国海洋军力发展的步伐,依然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能否打赢一场现代海洋战争,能否保卫中国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能否保卫中国的海洋权益以及中国人在海上航行中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海内外华人。

  在中国南海、东海和黄海近年来频频出现同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后,大陆媒体所做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中国海洋防卫能力表示担忧。尤其是中国海军建设在美日等国媒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隔几年就要炒作一次“中国威胁论”、“中国要造航母”的烟幕中踯躅不前时,坊间甚至掀起过对中国国土防卫战略的质疑。

  当美国的航母编队从以常规航母为主晋级为清一色核动力、排水量多在1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航母编队时,当日本从悄悄建造宙斯盾导弹巡洋舰到迅速亮出直升机反潜航母时,当韩国、印度等纷纷公开大造航母时,外界忽然发现,与这些国家的海上实力和发展速度相比,中国海军的发展其实并不容乐观,中国的海洋防御问题日益凸显。

  虽说有无航母不是衡量一国海军实力的唯一标志,但作为现代海军军力组成中的“龙头老大”,航母既在战略上也在具体的远海战役中均难以或缺。中国要调整国防策略,扭转海洋防卫中的被动局面,发展包括航母在内的海上力量已迎来最佳机遇。

  同时,中国海军建军60年的历程也告诉人们,海军虽偶有小战,毕竟没有经历大战磨砺,基本是在和平环境中长成,甚至亲历过远洋惊涛骇浪的舰艇和官兵也不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面对广阔的海洋,必以开放的心态和超常规思维透过远航演练,并与各国海军深入交流等方式实现突破。封闭和夜郎自大永远是海军进步和强大的敌人。

  中国人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就在与青岛相距不到300公里的胶东半岛另一侧,中国第一支、也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近代海军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今天,新中国海军在这里邀约世界宾朋,其所要传递的当然不是逞强示威的“霸道”,而是一个热爱和平、与邻为善民族的“成年礼”。

编辑:孙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