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G20峰会需要重申大国责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欧洲时报:G20峰会需要重申大国责任
2009年04月01日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31日,备受瞩目的20国集团峰会(G20)即将于4月2日在伦敦举行。当天,北京桥艺术中心正在为“G20峰会领导人巨幅肖像”紧张布展。据了解,该批画由著名艺术家于成松历时一个多月完成,每幅画作高2.45米、宽1.65米,并采用油画及中国水墨画结合的画法。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3月31日刊发时评文章说,如果想要彻底给美元戴上“紧箍”,或者说真正实现中国所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目标,改变“美元独大”的单极世界格局,仅有G20的一次伦敦峰会、仅有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为主体“金砖四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欧盟、东盟、阿拉伯联盟等国家同时行动起来。现在正是重拾西方国家曾常常大谈而特谈的“国际责任”的时候了。

  文章摘录如下:

  再过一天,由美国、中国和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等参与的20国集团峰会就要在伦敦开幕。连日来,世界各大媒体均将焦点对准了这个被视为“为全球继续共同抗御金融危机而商讨对策”的会议,舆论战也愈打愈热。

  从目前透露出的各种资讯来看,焦点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将在多大程度上同心协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刺激经济措施,以渡过至今尚未见底的经济寒潮,尤其是在国际货币结算国家的美国为缓解压力大开印钞机,给全球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后,重申大国的责任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制和货币体系,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一时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西方舆论普遍认为,经过去年11月的华盛顿峰会和四个月的实际操作,伦敦峰会前各国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依然是“为各自的利益和重整世界金融新秩序讨价还价”,甚至将中国意见的正当表达看作是在与美国争夺话语权,企图主导G20峰会的议题。

  英国知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刊文不无夸张地说,虽然在公开场合,中国领导人避免表露出某种胜利的姿态,但是北京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是重申“中央帝国”(中国)的重新崛起、取得全球支配地位之际了。更有媒体大呼,一场由中国挑起的“货币战争”已俨然在20国集团峰会前揭开帷幕。

  其实,没有媒体会糊涂到对欧美的意图和中国的声音辨识不清的地步。无论是从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连发三篇文章,还是财政部长谢旭人的公开媒体答问、抑或主管金融事务的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其传递的只有一个信息:当承担国际货币结算工具的美元受人为操控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和毫无约束时,其损害的当然不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元储备大国的利益,更会动摇国际金融信誉的根基,给世界带来新一轮灾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目前SDR(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约为0.5%,而黄金占比为10%,外汇储备占比接近90%,其中又以美元为最多,约占70%左右。同样,作为目前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也超过了60%。

  而且,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刺激本国经济,另一方面还向包括欧洲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帮助与支持——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项下的货币储备库建设、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组织企业采购团来欧洲采购等等。美元的贬值以及美欧祭出的贸易保护措施,无疑是对中国最大的不公。

  作为一个尚处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在承担远远超过自身所应承担和所能承担的国际责任后,当然也有权利要求甚至监督发达国家承担并完成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这一层面说,北京高层在峰会前的发言,与其说是与美欧争夺话语权,不如说是在给发达国家发出责任警示;与其说是在为自身的利益讨价还价,不如说是在寻找世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这正如被西方世界誉为“会讲普通话的中国通”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日前在访问美国时所言,不要把中国看作敌人,或者简单地把中国当作威胁和风险,而应当视为一个能在整个21世纪提供巨大机会的国家。

  当然,如果想要彻底给美元戴上“紧箍”,或者说真正实现中国所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目标,改变“美元独大”的单极世界格局,仅有G20的一次伦敦峰会、仅有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为主体“金砖四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欧盟、东盟、阿拉伯联盟等国家同时行动起来。

  伦敦或许是一个开始,西方世界需要习惯多种声音,尤其是中国的声音;世界经济陷入泥沼,现在正是重拾西方国家曾常常大谈而特谈的“国际责任”的时候了。

编辑:孙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