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5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月5日刊发时评文章说,2月1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度锁定“三农”。面对金融危机,“一号文件”坦承,2009年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关爱呵护,对他们多年来反哺城市的补偿,更是疏通中国经济瓶颈、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现实需要。
文章摘录如下:
2月1日是大陆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而重庆、武汉、郑州、南昌等大陆劳务输出重点地区,火车站早已人流熙攘,众多农民工提前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正所谓“人勤春来早”,尽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2000万农民工面临失业威胁,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艰难而执著的脚步——或是到城市务工,或是在家乡创业——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着准备。
春天到底还有多远?就在1日这天,中国官方新华社受权发布了被外界视为中国经济与社会政策风向标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如外界预料,“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也是2004年以来中国决策层第六次将这一份“开年贺礼”锁定在“三农”领域。
面对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号文件”坦承,这“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之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中国在经历了这一轮全球性经济“突变”后,得以重新审视内需与内生——对高外需依存度增长模式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外需大幅下降,外部消费市场萎缩之际,全面拉动内需,防止经济大幅下滑,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已经成为共识。
中国高层已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毕竟8亿农村人口是一个让世界艳羡的庞大潜力消费市场。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所言,“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特别是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如果你到农村去看看,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多少东西也填不满’。”
只是,消费这些“东西”需要的是金钱,当2000多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时,农民增收实在堪忧。为此,北京当局今年将保障农民就业和收入放在了非常高的地位,同时加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基础建设、农村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民生工程。
应当承认,扩大内需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想解决却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即在8亿农民的收入增长未得到可观改变,农村的社会保障未得以充分构建,不敢消费与没有足够的能力消费,是扩大内需未见全效所不能回避的现实。只有当农民拥有足够的资产与社会保障,才可能变刺激消费的“潜力”为“实力”。
改革30年来,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两亿农民工辛勤的汗水与微薄的收入,归功于农村对城市的反哺——通过价格控制的方式,农业一直在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援助。只是时转势易,如今这样的“援助”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瓶颈。
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一份工作对于那些农民工尤其是失地农民工而言,弥足珍贵,而在更深层次上,农民的钱袋、农民工的饭碗,与中国整个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机制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在当前的经济困局中,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关爱呵护,对他们多年来反哺城市的补偿,更是疏通中国经济瓶颈、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