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媒体云集采访。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
三月四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媒体云集采访。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
中国侨网消息: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此次“两会”吸引了众多海外媒体的目光。据消息称,截至3月3日,已有来自42个国家、225家媒体的843名外国记者报名采访两会,比去年增加20%,是历届两会上外国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侨报》3月5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此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两会”呈现出空前开放的格局,而外媒对全国“两会”采访“严阵以待”,显示中国在十七大后加快了改革步伐。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的政协、人大会议作为中共十七大后第一次召开的“两会”,正值政府换届之年,又逢奥运年,更加吸引海内外的目光。本月初,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雷宇在其博客中发表一篇题为《两会倒计时》的文章称,“从3月1日起, 所有采访‘两会’的记者将严阵以待了”。此话令人回味。
雷宇在文中坦陈原委。据悉,她于去年10月参加过对中共十七大的报道,感觉是,“对媒体前所未有的开放”。不仅设置了新闻中心给记者提供服务和安排采访事宜,还有34个团组的讨论可以记者旁听、提问, 每天多达三至四场记者会,各部委的“一把手”现身说法。
笔者查阅世界主流媒体去年对中共十七大的报道,开放程度之高、与会代表提问之尖锐、官员回答之坦诚确有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各国媒体均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媒体而言,开放也造成了空前的竞争局面,一些外媒就由于准备不足而错失捕捉新闻的良机,一些媒体因采访人力不够而漏掉新闻。对此,一些媒体在采访十七大后立即反思,对报道正在进行的“两会”,发出“严阵以待”的声音就不奇怪了。
权威消息称,此次申请采访“两会”的媒体记者数量也是空前。应该说,令外媒出现“严阵以待”态势的是中国的“两会”所透露出的重大信息。在中国农历春节过后,大陆主流媒体就陆续传出这样的信息:3月全国“两会”既要确定新一届领导核心;同时, 酝酿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新方案也将出台;同样重要的是,今年是奥运年,北京已经进入世界聚焦的中心。这些都是公众相当关注的问题,理所当然撩动了媒体的神经。因此, 海外各路媒体采访中国“两会”,摆以“严阵以待”的态势就不难理解了。
媒体对采访重大事件抱以“严阵以待”的态度,目的是防止抓新闻,有效竞争。但事实证明,仅靠“严阵以待”的态度难以达到目的,要成功报道中国“两会”,使信息广而告之,更需要相关机构与媒体良性互动。
而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两会”就呈现空前开放的格局。比如,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秘书处新闻组于上月29日发出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的通知,即时在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上全文刊出;再如,大陆官方的新华社同日公布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987人名单;又如,全国政协委员首次在开会前公开提案……既令人感到“两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又令媒体报道有线索可循。外媒对全国“两会”采访“严阵以待”,显示中国在十七大后加快了改革步伐。(作者:亦菲,系大陆公务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