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在伦理道德上来说,是很严肃的事。可是,在当今个人主义盛行,男女经济地位日渐平等的时代,婚姻的神圣性早被高企的离婚率摧残得支离破碎。然而,现实中的婚姻再如何今非昔比,毕竟是成人世界的事。如果这种现实中婚姻的沧桑唏嘘过早地让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人去品尝,这是否好事呢?
去年,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就少年网婚问题对那里的八十位十四到十八岁之间的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23%的人有过网婚经历,选择网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好奇以及与游戏本身规定有关;56%的少年选择网婚后会见面,有的只是聊聊天,有的会有一些亲密举动,甚至还会发生性行为;38%的人表示经历过网婚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现实婚姻的看法。
调查还发现,不少有过网婚经历的孩子,都有过十多次、几十次的网婚经历;每次网婚大多最长维持一年左右,而最短的则只维持几个小时,就“离婚”了。同时,经历过网婚的青少年大多数都认为“网婚中充满了虚假与不真实”。
小时候,许多朋友可能玩过“过家家”游戏,一堆小朋友围在一起,扮演着父母弟兄姐妹以至儿女,大家齐齐“煮饭仔”……网婚可能是“过家家”的延伸版本。其“高级”之处,是网婚只剩一男一女,而且,操办“婚礼”以至“生儿育女”,在需要钱——用现金去购买的“网络货币”;一段网婚下来,动辄数百以至上千元。
更甚的是,过家家今天玩过就算,网婚更涉及青少年因性好奇而衍生的同居以至性行为(包括未婚生子),遑论那些“婚姻挫折”造成的伤害了。这样,网婚的代价,又岂是“好奇”二字可以了得!
从道德高地去炮轰青少年的网婚现象无助于治本。网婚源于好奇,及早地做好青少年的性教育、爱情教育,疏导青少年的好奇心,可能比一味的狠批要管用得多。
毕竟,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可怜别要对住个虚拟的影像来惜春抒情就是了。(摘自《澳门日报》;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