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忍而忍,谓之EQ。不该忍而忍,则谓之阿Q……
现代人追求成功的生活,除了要有很高的智商IQ之外,还需要有很高的理商EQ。必须IQ和EQ兼备,智理双全,才能事事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谈到IQ和EQ,不免让人联想起从前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和其中的负面主角阿Q。《阿Q正传》借着阿Q的性格,来影射当时旧式社会的某种不良心态和习性,特别是一种自欺式的自我安慰心态。
所谓“阿Q心态”,或者说某人很阿Q,指的是他经常满足于一种自己想象出来的心理上胜利,而沾沾自喜。
这么说来,如果单从EQ的角度看,阿Q的EQ,说不定还算满高的。为什么最现代、最良好的EQ,居然会和最落后、最不好的阿Q之间,存有如此奇特的关联,这确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
IQ很高的人,令人不胜羡慕,他们可以文通古今、学贯中西、博学强记、上天下地。他们遇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走遍天下,鲜遇对手。
但是如果IQ很高,EQ却很低,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化,遇事不够理性,容易被激怒,虽有一身武功,却经常卷入无谓的争斗,空自浪费精力时间,并没有太多收获。
而EQ较高的人,成功的效益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善于运用外交手腕,遇事不动声色,经常笑脸迎人,可以四两拨千斤,不战而屈人之兵。EQ高的人,在商场上,可以使顾客乐于消费,应付股东也自有一套奥秘。在政坛上,他们可以使支持者效力,使对手尊重,并且赢得中间选民的青睐。在演艺圈内,他们可以使观众倾心,制作满意。就连狗仔队,也会对他们特别释出善意。
有一位众人眼中的第一名模,就拥有很高的EQ,无论被访问到什么问题,她总是答以一种轻柔的声调和微笑。
“最近有另外一位名模,好像一直跟着你打,你到哪里表演,她也到哪里表演,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没有关系啊,大家都是朋友啊。”
“另外还有一位艺人,前几天刚得了一个奖项,很多人都认为她不应该得到,你是不是也有同感?”“不会啊,我很替她高兴啊。”
今日商场和政坛上的人,只要都有这位名模EQ的一半,所有的竞争场合虽然不变,各种纷争却会大为减少。
二
就智商IQ和理商EQ的涵义和语源而言,中文似乎比英文还更具有深长的意味。
中文的“智慧”一词,“智”为智性IQ,“慧”则原本就有着理性EQ的意涵。
自古而来的种种哲学和宗教,在提升EQ的努力上,更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不遗余力。
不过,如果从人类的历史来撷取教训,生气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从古到今,世界上还是尽有一些人,会把自己的权势和利益,建立在众人的EQ上。
普鲁士的兵学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指出:“侵略者常抱着和平的原则。”就像当时法国的拿破仑一样,乐于和平地进入他国。
这样的侵略者,显然是将众人爱好和平的EQ,视为一种软弱的表现。而一些EQ很高,却缺乏警戒心的人,也确实会因此而不慎掉落到姑息和纵容的陷阱里。
在这样一个是非对错的紧要关头上,孟子就主张有志之士,需要化EQ为力量,做到“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如果在这种关头上,仍然懵懵懂懂地,得过且过,一味忍让,作一个粉饰太平的乡愿,那就已经不能算是EQ,而要算是阿Q了。
简而言之:“该忍而忍,谓之EQ。不该忍而忍,则谓之阿Q。”
从另一个角度看,抱着和平原则的侵略者,本身也存有另外一种“阿Q心态”,他们只看到其它人的EQ,就将它视为一种默许,从此更加旁若无人。
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诉愿和质疑,他都是老神在在,相应不理,依然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却不知道其它人早已经到达了EQ的边缘,迟早有一天,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展开全面的反击。
而侵略者也终必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种阿Q式的侵略者,古今中外,有数不清的实例。
世人面对这样的侵略者,当然也要能够早作判断,才能防患于未然。
因此可以说:“面对EQ,要靠EQ。面对阿Q,则不能只靠EQ。”
三
在鲁迅的《阿Q正传》里,阿Q挨了别人打,就在心里想:“这就算是儿子打老子。”当作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等到别人逼他说:“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他又去想出了另外一个精神胜利的说法。
鲁迅在当时面对着亟待改革的旧式社会,难免会用比较夸张的笔法,来唤醒国人的注意。而他所描写的那个可怜复可笑的阿Q角色,也因此在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只不过“阿Q心态”虽然不好,却也是旧式社会中,一些小人物谋求生存的一种下下对策,现代人如果存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在严厉谴责“阿Q心态”之余,也不妨放阿Q一马,留给阿Q一条浩劫余生之路。
至于鲁迅本人的EQ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试从他的作品中推敲一下。他曾写过一首诗,名为《自嘲》,其中有两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孺子牛”用的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典故,“甘为孺子牛”,甘愿让小孩子当作牛牵着走,当然是需要有很大的EQ。
如果要“冷对千夫指”,而不会无疾而死,说不定还需要有更大的EQ。除此之外,采取“横眉”的姿态,还柔中带刚,似乎暗中正在盘算着如何作下一步的回应。
只是,到了他的代表作《吶喊》的命名时,当时他之所以需要“高声疾呼”,或许是基于一些其它的考虑,EQ自然也就难以再兼顾了。
当然,在鲁迅的作品中,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鼓励阿Q心态的倾向。
四
那么,在世间万事之中,究竟什么是“该忍的”?什么又是“不该忍的”?EQ与阿Q之间的界线和分野,究竟何在?古今中外的许多人,在这方面都需要接受一些检验。
例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应该要算是EQ,而不是阿Q。
荆轲逃避盖聂和鲁句践,当然也要算是EQ,而不是阿Q。
至于刘阿斗接受了安乐公的封号,还自诩“此间乐,不思蜀”,那就要算是十足的阿Q,而不能算是EQ了。
无论在古代或在现代,重视EQ都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它可以使当事者喜怒不形于色,使对方无法探测己方的实力深浅,因此可能会疏于防范,己方就可以掌握先机,增加胜算。
在荆轲计划刺秦王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一种高EQ的策略。只可惜高EQ的人,如凤毛麟角,举世难寻。从EQ的角度看,秦舞阳的EQ很低,当时的另外两位人选,夏扶和宋意,EQ也不够标准:
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只要他们之中有一人像荆轲一样,能够EQ自如,喜怒不形于色,两千年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EQ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
EQ的另一项益处,是能够使争执的双方,都平心静气,坐下来进行理性的沟通,建立起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基本共识,将彼此的误解和损失,都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现代的商场和政坛上,由于EQ不够而引起的纷争,比比皆是,许多更成为新闻的焦点。
当然,如果想要达到极高的EQ,也并不是一蹴可几的。
就连被视为EQ相当高,相当注重外交手腕的欧美社会,也是经过多年的演进,才到达今日的地步。
美国开国之初,第三任副总统安伦波,和第一任财政部部长汉米尔顿,还曾经因为政见不同而进行了一场手枪决斗。结果是汉米尔顿中枪身亡,原本有机会竞选总统的安伦波,也赔上了政治前途。
可见EQ无论对个人,或是对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现代人在生活中,对于EQ与阿Q,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了解EQ与阿Q的涵义、性质和分野。并且修心养性,才能使EQ渐高,阿Q渐少。进而使众人的IQ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未来社会。(摘自美国《世界日报》;陈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