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又来了!”——这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在美国首映之前所做的电视台广告面。广告中还特别说明这是曾经拍摄《英雄》、《十面埋伏》的导演的又一个大制作。
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如今每年都在主流的电视、电影、舞台上看到来自中国的大制作,心中都有一种自豪。中国风终于吹到多年来都由美国人占据的艺术市场。
在美国的各种艺术舞台和市场上,如话剧、歌剧、舞剧、油画、雕塑、音乐等,频频出现中国人的作品,现在主要是电影。美国观众熟悉的中国电影人前有李小龙,后有成龙、李安,今年又有张艺谋和胡雪桦。中国题材和中国电影语言正在走进美国人生活。
《满城尽带黄金甲》将在12月22日正式在美国影院放映。而从14日,已开始在部分影院首映。笔者也获得观看的机会,满心希望又一部中国电影可以打进好莱坞,甚至打进中国电影人翘首盼望的奥斯卡电影节。
不过,情况可能不容乐观。15日举行的金球奖,这个影艺界公认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风向球,在由外国记者协会组成的评委眼中,这部电影连同张艺谋的另外一部送展影片《千里走单骑》居然连提名都轮不上。
《黄金甲》这部电影,确实象此前的报道所称,其场面之大,制作之精,令人叹为观止。观众确实被这种场面震撼了。武打场面更精彩,看得出花了很大功夫,刀刀精湛,招招致命。
但当观众离开影院之后,想一想这个故事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动,很遗憾,笔者认真回味了一番,还想不出什么。
这个故事从中国经典话剧《雷雨》中改编而来,这就决定了缺少原创性;而在人物的塑造中也缺少真正打动人的细节描写。
中国电影,尤其是张艺谋的,已有一种“张氏模式”:颜色艳丽,画面处理以视觉对比和感观震撼为主。从《红高粱》到《英雄》、《十面埋伏》,画面的美轮美奂已到了“画不惊人誓不休”的地步。笔者同一些美国人谈起张氏电影,他们总以画面的精美和色彩的艳丽开始。但其中究竟传达什么信息,就很难讨论下去。“张氏电影”的模式,老美已开始习惯,而正由于这种习惯,也带来一个问题:艺术贵在创新,用一种观众熟悉的风格诠释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会有多少新意?
一部好电影究竟是以投资多少为主要因素还是以故事、人物、题材打动人?这个问题常常是见仁见智,中国电影以前的投资常常捉襟见肘,还不如好莱坞电影投资的零头。中国电影人往往感叹:借我千万资本,也能拍出好的大片。随着中国经济力量提升,中国导演声誉雀起,如今,投资渐渐不成问题。从去年的《无极》到今年的《黄金甲》,投资规模都与好莱坞大片相当。
“奥斯卡情结”取代了电影的真正核心: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中国优秀导演具备了获奥斯卡的技术奖和艺术奖的才能,但在选择题材和价值判断方面常由于要瞄准国际奖项而功亏一篑。2001年,《卧虎藏龙》以精湛的中国武术、优美的画面、真实的细节,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奖。一时间,中国功夫热随之传遍美国大街小巷;这部电影的台词和故事甚至深入美国学校,成为教材。大陆电影人恰在此时也掀起拍摄功夫片热潮,张艺谋从《英雄》到《十面埋伏》,虽求问鼎奥斯卡,却总失之交臂。其中原因很值得玩味。
张艺谋、陈凯歌的功夫片固然有青出于蓝之处,但连番轰炸的功夫片不仅使奥斯卡的评委们觉得缺少新意,就连笔者这个纯中国观众也有审美疲劳之感。更何况,奥斯卡的评价标准并不完全讲究热闹、武术功底,其最注重的是表现一个民族的内在心理、细腻的生活内容以及道德伦理的冲突,纵观前几届奥斯卡外语片的获奖大片,莫不是这个路子。
不过,笔者发现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用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叙述一段父子情,很能打动人。去年由于没有送奥斯卡而无法得以入围。虽然今年金像奖落选,在奥斯卡评选中却有可能入围最佳外语片。不过这只是笔者的猜想和愿望而已。
(来源:美国《侨报》 文:吴琦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