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侨胞来西已经20多年了,一天,他颇为自豪地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的经历。
刚到西班牙时,他两手空空,几乎身无分文,独自一人闯荡数年,经历了洗碗,做厨师,做木工,搞装修,学语言,学开车,跑运输等杂工,直到有了自己第一家小店后才把妻子女儿接来团聚,十几年的光阴就在默默拼搏中悄然过去了,如今的他不仅有了两家店铺,还买下了大仓库,有自己的两家公司,两部汽车,两处住宅,老大已经考上西班牙大学,在这里出生的老二也在马德里的中学就读,眼下一家人的生活衣食无忧,出入有车,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他说,以前的房东老头如今一见到他身着名牌,住的新房,开着宝马进进出出的风光样子,常常会满怀嫉妒地说,“小子,当年你租我家房子住时,是什么也没有的穷移民,同样20年的时光,如今的你却什么都有了,可我还是住在旧房子里,开着破车,你小子的财是怎么发起来的?”
这位侨胞幽默地笑着说,“你喝咖啡和度假的时间,我都在卖力赚钱!”
说到移民的生涯,谁都知道这是一条十分艰难的路。举目无亲,言语不通,没有技能,从底层开始做杂工,起早贪黑,流汗流血,在浓郁的乡愁和他乡的诱惑之间挣扎徘徊。眼下大部分华人侨胞都沿着这样的轨迹在异乡拼搏着沉浮着。当然,除了吃苦精神,互助精神,西国宽松的经商环境也是少数华人成功的条件之一。
的确,活在异乡,人的地位客观上是被划分为一定阶层的,它一般是通过财富,汽车,房屋,子女,职业,朋友,服饰等符号表现出来的。
据笔者观察,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存在不同的阶层。最常见的就是金字塔式的结构。比如:活在最底层的是缺吃缺衣缺住的人群;大部分初来乍到的移民都在这个阶层沉浮,租房打工学语言,经过数年奋斗,拥有店铺和公司才进入中下层,开始有吃有穿有住的日子;再经过若干年的发奋图强,此时,如语言过关且有一技之长或一定资金,那么他们就开始步入中产阶层,开始吃好穿好住好,儿女上私立学校,常常光顾名牌店,度假也不在话下,(只有极少数华人已经处在这个阶层,有别墅名车保姆,但多数人还舍不得度假)。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真正进入挑吃挑穿挑住,舍得为养生娱乐而花钱的中上层华人为数不多。
有位老华侨曾告诉我,由于来西班牙移民的历史不长,华人移民群体的奋斗基本上还是在物质层面的中下层之间徘徊,在政界,文化界,体育界等社会中上层的华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因为政府管制相对较松,社会福利好,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来,西班牙开始成为亚非拉贫苦人民的移民目的地。不过,到西国来的非法移民是否可以找到他们的梦想呢?其实,不少非法移民到了西国,等待他们的是蛇头黑社会的控制和压榨,非法移民在西国的日子并不好过,而西国社会也为此付出高昂的管制代价。
因此,有西国人士不断警告说,新移民是西国社会很多问题的根源,也是各类犯罪和反社会行为日增的罪魁祸首,有的还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但也有人评价,是新移民的到来为西国劳务市场输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的纳税人。
其实,如何看待华人自身形象问题,既牵涉到他人的社会评价,也关系到自我的心理评价系统。
作为单个的移民,生活在一大群老外中间,免不了会产生失落感,当成千上万的华人散落在他国的土地上为生存而挣扎时,其心理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出国后,移民对自身的心理评价普遍降低,离开了熟悉的人情,饮食,风俗,语言环境,自我心理形象普遍受挫。
此外,来自当地主流社会的负面评价开始凸现,勤劳节俭变成不懂生活;相互依赖变成了封闭;注重传统变成了游离主流;时间一长,移民开始将心中的焦虑,忧愁,悲愤,孤寂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投身到外部环境来,将老外的言行评价为懒散,笨拙,自大,虚伪,双方通过贬低对方的评价来提升自我的心理优越感,于是,无知,偏见一并袭来,双方互为因果,造成文化隔阂和交流的障碍。
眼下,华人中的奋斗轨迹应该是努力提升自己在所在国的地位和阶层。给人打工的最大苦楚在于永远觉得自己的才华、时间在被别人利用,对自己的评价越高,被剥夺感就越强烈,有些人,平日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都变得冷漠、贪婪、自私和凶狠,“老死不相往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成恶习。“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真诚淡了,信任少了,距离远了。除了钱,什么都不值钱了。”一位老侨胞曾这样叹道。
事实上,对于多数华人来说,固有的“淘金梦”是他们移民居住国的主要目标,“多干活、多挣钱、不惹是非”是他们的处世原则,生活在“自己人”的封闭圈子里,外国人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生意伙伴,较少能成为知心朋友。因而在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甚至已经加入该国国籍后,却一直没有“主人翁”意识,对所在国政治不是很关心。有人还往往有这种认识:华人移民只要拥有财富与社会地位,就标志着融入了主流社会,其实,这也是对“融入主流”的曲解。
因此,凭借财富与地位来划分社会等级的“上流社会”与现代意义上的“主流社会”在概念上有重大差别。虽然“中国城”、“批发街”代表华人社区经济及文化在国外生根,但其中的老板与员工以及顾客都是华人,只是为本族裔服务,尚未真正与主流社会产生密切关系。华人移民要被所在国接纳、重视、尊重,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其核心条件则是能为发展当地经济作出贡献,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当地社会。
掩饰客观存在的阶层差异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尽管人们在阶层的攀比中更能得到满足和成功,但幸福不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而增加的。
那些离开自己国家的侨胞,他们很多人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没有从商的经验,甚至也没有启动资金,但是凭着大胆和吃苦,豁出去的劲头,使他们获得了被大多数华人移民羡慕的东西。尽管对于华人的成功,笔者不敢以妄语做出浅薄的定义,但像本文说到的这位华人老兄的扎根故事,先埋头解决温饱,再努力跨入小康,然后再争取回馈当地社会,也许是融入所在国的最确实可行的方法。
在物欲,情欲,食欲主宰的商业年代,到处碰到的都是拜金主义者,无论在异乡的生存是如何艰难,如何走出浮躁或自卑的心理阴影始终是一道心灵难题。
在异乡求学或工作的侨胞,在追求财富之外应当有所坚持,有所清醒才好。
(来源:西班牙《欧华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