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提起电影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乌迪内,而在电影节上每每都会看到一位热心的中国人,他就是意大利东北四省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王伟斌会长。
王伟斌,1954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没有毕业就缀学了,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就受父亲王绍林致力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影响,特别是父亲为办企业、学校孜孜不倦的精神和事迹给他们兄弟姐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母亲从文化部门退休了,他有幸顶职到了青田电影院工作。在那拨乱反正、电视机还是稀有物品的年代,许多新老电影占据了文化市场,一部电影从白天放到凌晨,场场爆满,他耳闻目染地感受到文化宣传的巨大魅力。
1983年,王伟斌飘洋过海到了意大利,那时信息闭塞,报刊很少,加上华人分散,许多意大利人对中国人缺乏了解,冷眼相对,他就体会到中、意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自己的餐馆和当地政府合办“中国饮食文化周”活动;和侨胞们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举行舞狮表演等。
1999年,东北四省成立总会,众望所归,他被推选为会长,而今又连任第二届会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乐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为中意文化交流铺路搭桥,让世界了解中国。他所在的乌迪内市有个文化传播协会,而且意大利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因此,总会和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互聘两会会长为特邀顾问。
每年四月,乌迪内省政府举办远东国际电影节,中国、香港、东南亚许多著名演员、导演聚集一起,这时意大利和侨胞们的追星族云集而来,两会作为协办单位,借此机会,大显身手:挂出中意文欢迎横幅、举行中国舞狮和武术表演、赠送中国啤酒和食物以及召开招待会。
2004年3月11日,两会成功举办了记录片《遥向穹苍》的首映式,并先后在维罗那、罗马举行活动。该片的许多场景是文化传播协会在中国驻意使馆帮助下在中国国内拍摄的,内容是纪念在东北四省pordenone省1285年出生的BEATO ODORICO,这是继马可波罗之后,于1318年从威尼斯经阿拉伯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事迹。
新春佳节是侨胞的重要节日,每年的活动,总会都搞得有声有色。2003年春节,总会的邀请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肤色,都是龙的传人,让每位参加联欢会活动者都找到回家的感觉。”听说这个侨团90%是青田侨胞,笔者也去凑凑热闹:实实在在地找了一回回家的感觉。
2004年春节,总会邀请上海市艺术慰问团为侨胞们演出,乌迪内的高级剧院免费提供给总会使用。晚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时任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李绍生和李帆两位官员。他们对艺术团精湛的演出和总会第一次在高级剧院成功举办如此活动作了很高的评价。第二天当地报纸和电视台也作了大篇幅的报道,赞赏中国人举办如此成功的新春活动。
2005年7月,总会接待了上海市浦东新区考察团,并打破侨团以往常规的接待方式,和乌迪内省督府一起举行一场不寻常的座谈会。一百多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大学校长和教授、新闻媒体记者对上海浦东的巨大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学会、国际文化书院和威尼斯地区的特雷维素市政府联合举办“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大型展览”,王伟斌会长、占真平副会长等侨胞从100公里远的乌迪内应邀赴会,成为两千余贵宾中屈指可数的与会华人侨胞代表,引人注目。
2006年2月,东北四省大区通过了一部具有开放革新的移民法令,乌迪内省督府立即向各国移民免费开放了文化中心。星期六是对华人的开放日,中心要求总会提供文化交流资料,多方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总会已订阅《欧华时报》等当地华人报纸和《青田侨报》等国内家乡报纸赠送给文化中心,并派遣秘书长长期协助中心工作。
2006年,意大利华人媒体出现一大盛事是《欧华时报》和《欧洲快报》整合出版发行《欧华联合时报》,并设威尼托分社,王伟斌应邀受聘为名誉社长,他说:“只要有利于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传播华人信息,我都乐意参与并全力以赴。”
在王会长的餐馆和商店里,存放着各种报纸和刊物。他说,只要有空,总要看一下报纸。并对家乡的《青田侨报》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家乡报存在着邮寄慢等问题,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家乡的信息,是和侨胞信息沟通交流的桥梁。
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 “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介绍青田的专题片。他第一个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青田就是欧洲,欧洲就是青田。”“瓯江的‘瓯’字拉近了青田和欧洲的距离。”《侨史丹青》中的这两句解说词使他激动不已,专题片激起了侨胞们爱国思乡之情,作为走遍世界的21万青田侨胞谁不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呢?(来源:意大利《欧洲联合时报》 记者: 林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