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有一支深受华侨和当地人民爱护、令“鬼子”闻风丧胆的抗战队伍,这就是著名的“华支”。“华支”全称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1942年5月19日,分散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各支队的华侨队员,集中自成独立作战单位,称为“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开始是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军的一部分。最初成立由52人组成,英文为“WHA CHI”,中文简称“华支”,这两种简称皆标识在队旗上。“华支”又名“48(华侨)支队”,“48”的含义是新四军和八路军,表示对这两支以游击战术著称的中国抗日部队的景仰。菲老百姓往往直呼“48”(FORTY EIGHT)。华侨青年英勇杀敌,积极作战,得到民抗军指战员的赞赏。“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编为两个排四个班,队长为黄杰(王汉杰),政治指导员为蔡健华(余志坚)。“华支”建军三年零四个月,转战吕宋岛13个省份和马尼拉市,作战260余次,毙、伤、俘敌2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战利品。队伍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52人,发展到1945年初的五个大队,700多人。由于英勇善战,威名扬吕宋,以至日本占领军提出了“专打48支队”的口号。但“华支”本身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牺牲77人,伤43人。
“华支”转战南北,抗日杀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坚定了侨胞抗日直到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了菲律宾华侨的抗日运动。“华支”队伍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生活艰苦朴素,发扬了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获得友军和当地人民的钦仰和爱戴,从而提高了祖国的声望,也提高了菲律宾华侨的地位。他们与菲律宾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维护群众的利益,表现出华侨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菲律宾人民与华侨间的隔阂以及菲律宾人对华侨的误解和偏见。为了纪念菲律宾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华侨烈士,后人在他们长眠的土地上建有一座“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