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形式一样的心 新归侨活跃在中国各领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不一样的形式一样的心 新归侨活跃在中国各领域
2009年08月13日 13: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携带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多形式回国创业或为国服务的新华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城市街头还是田园乡村,无论是在文化界、商界抑或是政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笔者不久前跟随中国侨联采访组实地走访了上海、浙江、福建几个知名侨乡,给读者带回了几个新归侨“样本”。

  “学以致用派”

  ——将国际化视野带回国的毛文采

  从美国学成归国的毛女士是一个典型的“学以致用派”新归侨。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从事公共环境艺术,而祖国就是我施展所学知识的大好舞台。”面对笔者,现任上海罗浮紫艺术画廊经理的留学归国人员毛文采女士开门见山地说。

  “其实当初出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开拓眼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我是1998年从纽约时装设计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毕业回国的。回来后不久就发现,中国的城市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千人一面,完全没有个性。而一个城市需要一张文化名片!当时我的脑海里就蹦出这么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将最好的公共环境艺术带回祖国,带回上海!”毛女士这么解释自己投身于公共艺术事业的动机。

  可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毛女士犯了难。“公共环境艺术本来就应该是政府的事儿,你一个刚回国的小华侨跟着掺和个啥?”连不少美国朋友一开始都劝毛女士知难而退。

  的确,个人从事公共环境艺术难度很大,因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牵扯到公共空间的问题。在西方,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由政府主导的。毛女士说:“我们一个平民老百姓,平时连见个官员都难,凭一己之力向政府推广公共环境艺术?当时我也觉得这绝对是天方夜谭!”

  毛女士说:“当时上海的主城静安区里正巧在筹划建立一座雕塑公园,我当即就决定要拿到这个项目。”

  2008年4月,在一次联谊活动上,毛女士第一次听说有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这么一个组织。一年后的今天,毛女士的梦想在上海市侨联的组织协调下变为现实。作为上海首座雕塑公园的静安雕塑公园即将竣工,而其中大部分的雕塑都由她的画廊负责设计和安装。

  毛女士表示,还将把公共环境艺术带进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她的画廊将出资免费为世博会捐赠一批价值300万元的世界级雕塑作品。

  “侨联是我们归侨的家!侨联为我的梦想搭了一座桥,让我对祖国有了一种自豪的归属感。”作为一名新归侨,终于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上海、为中国实践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毛女士特别满足。

  中国侨联相关负责人说,以毛女士为代表的“学以致用派”新归侨是幸运的,国门的打开给了她出国深造的机会,而祖国的发展又给她提供了回国贡献才能的舞台。

  “归国创业派”

  ——登上《福布斯》的新侨商林东

  除了归国直接贡献自己的所学,另一群新侨则选择了更为实际的方式:回国投资兴业,可以将他们称之为“归国创业派”。

  一头短发的林东看上去非常精干,在他儒雅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个极富商业智慧的头脑。作为一名“70后”的新侨商,林东以独特的创新性经营思维,完成了从“牛肉干大王”到“互联网新贵”的跨越,成为登上《福布斯》杂志的新侨商。

  2001年,在澳大利亚获得MBA学位后的林东看中了巨大的中国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毅然决定回国创业。

  “很多人会问,一包小小的牛肉干,能做出什么名堂?那是你们没看到它背后的力量。单单一包牛肉干当然不算什么,可百万包千万包呢,就不一样了。一个包装袋就是一个媒体,一个全新的媒体,一个超越报纸电视的新媒体!”当谈到他创造出的“牛肉干+网游”的“R&V”商业新模式时,林东的眼睛里光芒四射,那是一种商人谈到自己事业时特有的一种光芒。

  林东所说的“R&V”模式其实指的是将他的牛肉干品牌和网络游戏相互“直接嵌入”,进行互动营销的商业创新模式。

  2006年,林东出版了《正在爆炸》一书,并创立了“R&V共和网”,详细介绍了这种非竞争性战略联盟模式的创新过程,并远赴欧洲管理学院为西方企业界的精英介绍了这一“中国式”创新,被欧洲媒体誉为“中国企业家首次将商业管理思想‘出口’到了欧洲”。

  如今,充满创新精神的林东又把眼光投向了企业差旅服务领域,投资4000万元成立了“畅翔网”,帮助企业实现全电子化的无现金差旅管理。

  在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林东还怀着一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他说:“除了慈善事业以外,我觉得自己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授人以渔’。”为此,林东致力于扶持大学生把“创业梦想”转变为“创业行动”。今年年初,由他投资300万元带领9个大学生徒弟创立的猎户烤肉连锁店正式开张。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的3年内,将猎户烤肉店打造成全国连锁品牌店。

  “作为一名新华侨,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而作为一名商人,创业则是我回报祖国的最佳方式。”林东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名新侨商的报国之路。

  显然,与“学以致用派”不同的是,“归国创业派”回国的目的更为简单明确。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陈桦认为,“广大回国的留学人员已成为中国经济和商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创办了大量的成功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商务活动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新一代的华商,成为中国迎接全球经济化的挑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生力军。”

  “回报家乡派”

  ——温州硕士华侨“村官”章文琼

  中国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对于新华侨来说,这份浓浓的乡情则更显得弥足珍贵。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爱,产生了另一新侨群体——“回报家乡派”。浙江温州的海归硕士“村官”章文琼就是这个群体的“样本”之一。

  2004年6月,在英国伦敦留学5年的章文琼带着自己的MBA学位回到家乡——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小坑村时,他用了这么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震撼!章文琼回忆当年的情景说:“虽然天是那么蓝,水也还是那么清,但村子的落后让人吃惊。别说是电视、电话、冰箱等现代化家电,村子里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和英国乡村的反差太大了!”

  “在国外待久了,一直对家乡感觉有一种责任感。可面对这么贫穷落后的家乡,也不知应该从何做起。”回国后,章文琼在外地工作了两年,而引发他转变信念的“导火索”则源于一篇媒体报道。他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贵州的一个出了500多名大学生的状元村里却见不到一个大学生。状元是培养出来了,可乡村却依然贫困。说实话,这则报道对我当时的震动很大,思考许久,终于下定决心要回来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2006年4月,章文琼回到家乡。7月,他正式当选小坑村村委会主任,中国首位“海归”村官宣告诞生。

  村民们不知道,他们投票选出的是中国第一个“海归硕士”村委会主任,但他们知道,自己投票选出的是从小走出山村、后来到英国留学的那个“阿琼”,是捐出勤工俭学的100万元积蓄,一头扎进村里修路、改水、改厕、装路灯的那个28岁的年轻人。

  在章文琼的引导下,有村民建起了养鹿场,每年可盈利15万元,还有农户开始养殖土鸡,每只鸡能卖到100元左右。这些成本低、利润高的事情,让不少村民口袋鼓了起来。此外,村里投资的石斑岩森林公园和观光农业也在积极筹划中。如今,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2611元上升到了6438元。

  章文琼的标杆作用还影响了村里在外务工、上学的一批年轻人,他们渐渐对村里的发展关心起来,还为村里建设基金不断“输血”。

  中国侨联的负责人对笔者说,“中国的快速发展,给留学归国的新侨们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章文琼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祖国需要你们,也随时欢迎你们!”(陈亮)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