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泛黄的侨批(银信),记载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史,见证了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展》20日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展。
据主办方透露,广东侨批有望在8月份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并在2009年代表中国角逐“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无异于今天的信封,所不同的是上面除写有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还注明了汇寄的款额和简短的寄语,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属于银、信合体的民间特殊文献,在广东五邑地区又称“银信”。据有关史料记载,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统归中国银行管理),前后历时150多年。
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使得侨批成为近现代中国华侨史上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特殊纽带。广东省档案馆监督指导处副处长吴晓琼说:“展出的侨批发源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生活乃至军事和国际关系等领域,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
据统计,中国3000万现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三分之二,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因此成为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主要由潮汕侨批、五邑银信和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集中收藏的侨批约有14万余封。
为了更好地抢救侨批档案,深入研究并广泛传播侨批文化,广东省档案局已于2007年启动了“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并于2008年正式向国家档案局提交了申报材料。吴晓琼向记者透露,广东侨批有望在今年8月份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并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明年的“世界记忆名录”角逐。(刘万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