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台山华侨“留守儿童”成不可忽视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广东台山华侨“留守儿童”成不可忽视问题
2009年06月05日 17:27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东台山有多少华侨“留守儿童”?记者未能从有关部门获得确切的数据。台山市教育局党委委员陈剑萍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台山的华侨“留守儿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台山的华侨“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台城的优质学校和各镇的中心小学。近年来,台山市针对华侨子女多、“留守儿童”比例大、隔代教育严重等实际情况,着力推进特色教育、关爱教育,使华侨“留守儿童”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是什么造就了华侨“留守儿童”

  在省一级学校台城二小,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的学生就有120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该校校长雷海涛分析认为,台山华侨“留守儿童”的出现,一部分是因为在海外打拼多年的父母,想让出生在国外的子女更多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毅然把孩子送回家乡,并寄养在自己的父母或亲戚家中,让他们在国内接受教育;一部分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才赴海外谋生,由于无暇照顾而选择将孩子留在国内;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未办妥有关手续,父母不能将孩子带出国。 

  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缺少亲情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种种思想、行为的偏差,父母不能随时发现、及时引导,会在客观上延缓“留守儿童”焦虑心理正常化的进程。

  隔代教育存在弊端

  华侨“留守儿童”多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教育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但却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老人大多学历偏低,重养轻教。

  二是过分溺爱,管教不严。

  三是观念落后,方法陈旧。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教育专家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首先从学校入手,学校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在职教师要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要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其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还要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制度,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介绍,台城二小一直以来创造条件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心理室、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留守儿童”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他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了“留守”学生更多关爱,以便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学校还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台山是全国著名的侨乡,13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华侨都将自己的子女送回台山读书,因此,在台山很多学校,都能看到这些华侨“留守儿童”的身影。目前,华侨“留守儿童”已成为侨乡不可忽视的教育话题。为此,记者深入学校采访有关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以引起全社会对华侨“留守儿童”的关注。

  最幸福的事:与父母视频聊天

  人物:余纪莹,14岁,初一学生,父母出国5年,在墨西哥工作

  “我的爸妈都在国外。作为一名华侨子弟,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优越感,我每天还是和别的同学一样地生活和学习。”今年14岁的台山广大中学初一(1)班学生余纪莹说。面对记者的采访,余纪莹应对从容,在她身上,记者感受到了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成熟。

  余纪莹告诉记者,5年前,她与父母一起到了墨西哥,父亲在一家餐馆打工,母亲在制衣厂上班。由于父母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她,两年半后,她被送回台山读书。如今,她与6岁的妹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台山,爷爷、奶奶是她们姐妹俩最亲的人。

  “爸爸妈妈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而离乡别井,到异国他乡打工,刚出去时感觉很辛苦,后来慢慢习惯了才好点。我在那里生活过两年多时间,毕竟语言不通,文化又有差异,常常感觉很茫然。”对于出国,小小年纪的余纪莹有着自己的看法。“不过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出国读书,学成后再回来。”余纪莹说,她很喜欢家乡台山,因为她在这里出生、长大,有很多亲人和朋友,所以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父母不在身边,余纪莹难免有点失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母的手去玩时,她就特别想念父母,恨不得父母马上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和妹妹常常守候在电脑前,等待父母下班后与她们上网进行视频聊天。在视频上看到爸妈,对这姐妹俩而言是最幸福的事。

  余纪莹的爷爷奶奶说,阿莹比同龄的孩子早熟,遇事都能独立思考,而且很懂事,经常帮助做家务。老师和同学说,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给父母的留言

  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我很想念你们,你们也想我吧?我很怀念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你们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吗?那就是和你们一起在香港生活。因为香港一个美丽繁华的大都市,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希望能梦想成真。我在中国过得很好,勿念!希望你们平安、快乐!

  女儿:纪莹

  最期盼的事:早日出国与父亲团聚

  人物:朱雅星,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出国3年多,现在加拿大

  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神情腼腆,一脸稚气,眼前这位小女孩正和一帮女同学在认真进行排球训练。

  小女孩名叫朱雅星,是台城二小四年级学生,也是目前该校120名华侨“留守儿童”之一。阿星告诉记者,她父亲移民到加拿大已经有3年多了,她和母亲留在台城。“我非常想念爸爸,每当看到别的孩子跟父亲一起去玩时,心里不知有多羡慕。”说到这些,阿星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自父亲出国后,她每次想念父亲时,就在网上与父亲视频。“这个时候,我感觉爸爸就在我身边。”

  虽然父亲在外国,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但对阿星来说,她一直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优越的地方,反而有时略感失落。几年来,她住在六福山庄,每天都有校车接送,既方便又安全,而且她有很多关心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她和同学们享受一样的学校教育。

  “还有一年多我就要出国了,想到这些我特兴奋。”阿星对于早日出国与父亲团聚充满期待。

  给父母的留言

  爸爸:

  您去外国那么久了,我很想你!你什么时候有空回家来看我?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才能团聚?

  女儿:雅星

  (区景常)

【编辑:谢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