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移民如何顺利融入新加坡?需把握四项原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国新移民如何顺利融入新加坡?需把握四项原则
2009年10月21日 0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1日电 新加坡天府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建伟20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说,新移民如何平稳、顺利地融入一个新环境?这不仅仅是中国新移民在融入新加坡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所有的新移民迁徙到一个新国家、新环境都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新移民融入的课题便成为新加坡从国家领导、政府部门到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都共同关心和关注的课题。

  文章摘录如下:

  新移民融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倘若不是因为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逐年升高、吸引新移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人口替代国策的话,新加坡大可不必面对这个矛盾和自寻烦恼。

  关于引进外来人才的重要性,李显龙总理在10月上旬出访日本之前,接受日本媒体的书面访问时,被问及哪项政策是他可以介绍给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李总理的回答是,引进外来人才政策。他首先说明新加坡是小国,所面对的挑战自然与日本不同。但两国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长期后果是国家的经济能力将逐渐削弱。新加坡的对策是开放门户吸引外来人才,并欢迎他们移民并融入本地社会。

  他说:“如果没有移民,新加坡的人口及劳动队伍将在约2020年开始下降。不过日本还是很难接受移民的概念。”

  新移民融入新环境,少数人可能是一帆风顺,没有什么困难,多数人则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和时间。新移民是把原来故国的熟地丢掉重新来拓荒,当然要有一段耕耘的时间。不过,只要辛勤耕耘,何愁没有收获?

  根据笔者自己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了16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新移民如果希望顺利的融入新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笔者把此归纳为新移民融入新环境的四项基本原则——多听、少说、欣赏、称赞。

  多听。到了一个新环境,要多学习、多了解新情况;要客观、公正、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主观、片面、局部的了解,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老皇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坦率地讲,新移民看老移民有许多不顺眼,老移民看新移民同样也有许多不顺眼,甚至更多。这些不顺眼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误会和隔阂。多听就是多沟通、多了解,这是减少相互不顺眼、化解误会、消除隔阂的不二法门。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不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表现。

  新移民要跳出自己人的小圈子,多和周围的当地人、老移民接触、交往和交流,熟悉他们的生活,熟悉他们的语言、思想与文化,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在说什么、想什么,知道他们对新移民的看法和评价是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多听?《贞观政要》这部记载唐太宗与群臣之间治理国事的问答哲理著作中有重要的描述。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明君?何谓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这就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新环境没有全面的了解,不知道外部的信息和反映,尤其是听不到外界批评的声音,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向自闭症靠拢,也容易导致偏激、偏见和互不信任

  少说。新移民是客人,老移民是主人,客人就要有身为客人的为客之道,这就是尊重主人、感激主人。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都是为客之道的起码原则。

  少说,是指新移民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在面临融入的矛盾和问题时,首先要检讨自己、反省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批评别人。每每聚在一起便群情激奋的讲新环境的不是,得了别人的好处也不领情,反而是怨言多多,时间长了只会引起主人的反感。

  少说,少埋怨、少挑剔、少说负面的意见。过多悲观、负面的意见和情绪,不但使别人不高兴,也会打击和伤害自己,使自己丧失奋斗和进取的勇气,在困难面前退缩。

  先熟悉游戏规则才能改变它

  少说,也是因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当然,任何社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存在缺点和错误,新加坡也不例外。不过,作为初来乍到的新移民,自己都立足未稳,自己的事情尚且没有理清楚,就去急急忙忙批评别人,批评主人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难免会在一些敏感事情上引起主人的不悦。主人嘴上不一定说,但心里大概一定会想:“你算老几?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指手画脚?”要知道,新移民到一个新环境,首先是熟悉游戏规则,积极参加游戏。在刚刚有资格参加游戏的时候,就想着改变人家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太着急了一些?

  少说,尤其是少说新环境的坏话,这不但是一种理性、宽容和胸怀,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香港多产作家冯两努早就说过:要做宽容的人。宽容的人不是会点人家的死穴,而是会点人家的喜穴。

  少说,也包括不要盲目指责这里的英语,更不要以指责这里的英语是Singlish或是“南洋英语”而掩饰自己的英语盲或英语荒。要清醒的认识到,这里的英语再不标准,也是英语;你的华文再标准,也无法替代英语。新加坡是一个使用英语的天地,不会英语或者英语程度不足,在这里是无所作为的。

  欣赏。新移民到新环境,面对许许多多和原来的人生经验不一样、不熟悉、不习惯的事物,要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培养自己对新环境的喜欢和热爱。要拿自己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而不是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

  新加坡这个蕞尔小岛、弹丸之地,无论从禀赋要素或国家学说的角度来衡量,都没有资格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她成为了,并且用一代人的时间从第三世界跃升到第一世界,其政治的、经济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小国的国界,为全世界所瞩目、所赞赏、所学习、所仿效。

  这个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和值得我们思考、欣赏和学习的东西。比如:新加坡政府的廉洁与高效,新加坡社会对法制和诚信的高度推崇,新加坡社会相当高的公平与公正……

  称赞。在认同、接受和欣赏之后,还要学会称赞。称赞,就是要把内心深处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说出来、表达出来,让主人知道她的客人是明理之人,值得欢迎、值得接纳。

  根据台湾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柏杨先生倾毕生精力的研究,人类有一个共性或者规律,那就是喜欢被人称赞——这也许可以称之为普世价值。柏杨的惊人发现是,这个规律竟然适用于所有的人:从襁褓里的婴儿到孩童到成人到老年人,从庶民百姓和贩夫走卒到帝王领袖和伟人圣贤。当然,现代管理科学也对此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结论:激励——激发和鼓励。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名言便是:正面的激励永远比负面的训斥来得有效。

  说到称赞,唐朝诗人李白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天宝14年(公元755年),李白出游安徽泾县桃花潭之后乘船离开的时候,当地人汪伦到岸边唱歌送行,令李白非常感动,于是赋诗一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不过是前去给李白做了一个送行,李白就真诚地称赞汪伦亲临送别的情义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厚,借此向汪伦表达了自己最崇高的感激之情。新加坡给新移民追求美好的明天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这份情义大概不亚于汪伦到岸边给李白的送行吧。

  政府可考虑引导新移民学习英语

  新移民融入新环境,要立足,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努力学习英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应该是新移民在新加坡安身立命的基本功。除了新移民自身的努力之外,新加坡政府可否比照“学华语运动”的模式,开展一个大规模的、政府主导的“学英语运动”?开设各种类别的培训班和培训课程,定期举办等级考试并颁发政府认可的、有含金量的英语等级证书。

  为了鼓励新移民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政府可以研究和制定一套学习成绩和经济利益、就业机会挂钩的激励制度或物质奖励制度:一是考试合格者可获得高比例的学费回扣;二是成绩优异者可获得一笔奖金;三是证书获得者可获得雇主的优先录取。这样虽会给政府带来一些财务负担,但为了提高数十万非英语源流的新移民的英语水平,也就是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进而提高新加坡的整体国民素质,这应该是一项既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有价值的投资。

  新移民融入新环境,要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新加坡,就要把心放在新加坡,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安下心来在这里立足、经营和发展。对新环境不仅仅是人向往之,还要心向往之。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神不定,没有长期发展的打算;或者把这里当成一个跳板,随时准备转移和撤退,我猜想新加坡对此可能会不表欢迎。这样的结果对自己、对新加坡都没有好处。

  当然,新移民融入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既来之,则安之”同样适用于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社会。大家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急躁、浮躁、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