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郑伊梨:中国经济崛起给华文传媒带来重生机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陈郑伊梨:中国经济崛起给华文传媒带来重生机缘
2009年09月15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曼谷九月十五日电 题: 中国经济崛起给华文传媒带来重生机缘!

  ——访泰国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郑伊梨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尽管因故不能出席今次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但身为泰国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的陈郑伊梨女士对华文传媒的发展十分关心。

  陈郑伊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虽给华文媒体的顺利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但中国经济的崛起却给华文传媒带来了重生的机缘!”

  陈郑伊梨说,二OO八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也祸延东南亚区域,泰国亦难幸免,各行各业萧条凸现。这股金融风暴“袭击”泰国时,不仅商界受到影响,华文报也多少受到波及,但不若一九九七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时那样波及面大,元气大损。

  问及此次世界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泰国的华文媒体又如何应对时?这位每年都给泰华报人子女颁发奖助学金的主席说,从华文媒体生存之道来说,主要靠报纸广告之收入。目前,危机影响下,华文报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有所减少,虽不理想,但也未见危机四伏,不似一九九七年那次金融风暴袭击,华报除减薪外,连春节红包都削减或降到最低程度,或多或少在各部门裁员、减少出版纸张等,生存举步维艰。

  她告诉记者,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但泰国的华文媒体毕竟生存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泰华社会,华侨华人的传统文化思想使他们不忍心看到他们衷爱的华文被湮灭,很多华人华侨在关键时刻,总是对华文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如有红白喜事都会在华报刊登贺、挽广告,逢年过节亦然。因此,华文媒体每年就靠此而能获得“浴火重生”的机遇,得以继续为华社服务。

  陈郑伊梨指出,但仅仅依靠华社这些“红白”广告是不够的,长期如此“浴火”下去也不易“重生”。她感慨:“幸好,今天的中国,经济已崛起,这是一个大气候,也是个大环境和大市场,泰国华文媒体可在华文这块深厚而肥沃的母土上寻找生机,要充分利用眼下国内外的有利因素,比如新移民、新的华文热兴起、泰中经贸与教育合作的扩大,中国和东盟投资协议的签订等商机,开源节支的同时,加强和中国内地媒体的交流和合作,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达到共赢,才能安然度过危机,华文这只纸‘凤凰’才能真正‘浴火不死’,涅磐成仁!” 。

  对“话语权”的看法,陈郑伊梨说,泰国目前六家华文报中已有四家与中国的华文媒体合作,并以寄刊形式在这些华文报刊登中国各种有关讯息,在读者群中深受欢迎,也已起到一定的国际性“话语权”影响与作用。但如何才能深化这种“话语权”?陈郑伊梨以为,如果能在当地的泰、英报媒体穿插一定的华文专栏或版面的话,让读泰、英文的泰国人民有一定机会读到更多的华文信息,这样才使“话语权”产生更广的影响面。

  谈及上海世博会,陈郑伊梨说,这不仅仅是显示中国经济实力的一个盛会,也是一个让世界人民有机会亲睹并参与展示各自国家风貌风采的盛会,而华文媒体在世博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尽一个炎黄子裔的职责,发挥本身媒体应有的传播责任,真实地向海外华人社会报导好精彩纷呈的世博会,让全世界每个华侨华人了解最新的中国风貌和世界的精彩。完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