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 ,中餐馆是国人疗饥止渴的场所,更深层的是国人乡情抚慰的驿站。
西班牙马德里,一条幽清的小街,一座雅藉的小餐馆。
中国字、中国灯、中国画、中国红,未曾进入,胃就暖了几分,情就近了几分。进门,一尊乐呵呵的布袋和尚塑像,抒发了主人云游四方的追求和对生活积极的意趣。门厅里悬挂着“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西班牙东方中餐业联合会”证书,还有与国家领导人、西班牙王子的合影。四帧清代帝王画像张挂在大厅里,彰显的是中国京城的气派,也显示了他们不忘祖先的心结,中国皇帝守护着他的子民们。
我一家三口旅行马德里,在小餐馆用餐多次,言谈中得知老板姓陈,老板娘也姓陈。浙江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当年,国内改革开放还没有起步,陈先生携陈女士跋荷兰涉西班牙,那年她32岁,正当年华。欧洲的风霜,染白了她的青丝,一挥30多年过去,如今两儿一女,事业有成,子孙绕膝,家业兴旺。
老板娘陈静霞,和善、友情、细心,一位典型的朴实勤劳中国女性。她很赞同我认为“客人是衣食父母”的看法,她可能不是营销硕士,可能不是工商管理人员,但是,她能准确地揣摩出客人什么时候需要酒水,什么时候需要泡茶,什么时候需要加菜,敏捷不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阿庆嫂”。她的细微,让你感到回到家里的温馨,她的体贴,使你觉得她就是街坊里和蔼的妈妈,她就是小区里热情的大嫂,她就是村子里温情的外婆。
我们在用餐时,他们店员也在邻座集体用餐,放眼过去,老板员工济济一桌,和谐之气溢于杯盘间,一种丝毫不造作的和谐,溶合在侬侬细语中,茵芸在菜肴蒸腾的水气中。可以想见,海外生活把他们的命运系在一起,老板挣老板的钱,员工挣员工的钱,不分卑贱,不分高贵。看不出员工今天多干了一小时就讨价还价要加班费,看不出老板今天心情不好要给员工发脾气,更看不出争取《劳动法》要提出抗议。根本不像是国内某些国企老总摆谱,自己钻进小厅里用高级餐,让员工在大厅用低级餐,以显示他的身份。和谐,不是嘴里说的多美多美,而是平平和和的心灵相通。
后来得知,京城酒家的老板还是“西班牙东方中餐业联合会”的会长,正回到国内出席海外中餐业的相关会议。中国人的坚韧不拔、不辞劳苦的精神,在这座中餐馆里演绎,中国人的坚韧不拔、不辞劳苦的精神,在无数中餐馆里演绎。
胃,是有记忆的,在国内,感觉不深。在西餐国度的海外,意大利面的异味、印度餐的糊塌塌、西班牙海鲜的平庸……两天不吃中国饭,中国记忆就在胃里搅扰,让人浑身不舒服。而中餐馆的几碟小菜,几盅小酒,之之乎乎,哪里是异国他乡?仿佛回到家门口的小店。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遍布全球的中餐馆,在海外创业的、谋生的、旅游的中国人将如何摆平自己的胃?
西班牙马德里一座雅藉的小餐馆,我记忆中的永远,而我的一段记忆仅仅是他们绚丽岁月的一斑。愿马德里的这座中餐馆生意兴隆,生活愉快;愿海外所有的中餐馆生意兴隆,生活愉快。
两度旅欧,蓦然回首,乡情在中餐馆得以抚慰,我感激中餐馆。(来源:西班牙《欧华报》,作者:毕家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