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剃头”中医如何治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鬼剃头”中医如何治疗?
2009年10月15日 16:39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鬼剃头”常有听闻,这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至今医学界尚未完全清楚。“鬼剃头”的学名是“斑秃”,是一种皮肤毛发疾病,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斑,毛囊口清晰可见,由于发病突然,无明显诱因。

  中医怎么诊治“鬼剃头”呢?

  林先生不过30岁,但年纪轻轻的他突然就严重掉发,而且没两下头顶就出现了圆秃,掉出大约一个五毛钱硬币大小的形状。几星期后,林先生的秃发区渐渐扩大,头发差一点就快掉光了。邻居有位老人家看到了,小声告诉他,这叫“鬼剃头”,吓得林先生惊恐万分。

  发病无明显诱因

  “鬼剃头”是什么?它其实是“斑秃”的俗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部性斑状秃发。专科中医院许振益医师说:“斑秃是一种皮肤毛发疾病,以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斑,看起来平滑光亮,毛囊口清晰可见,由于发病突然,无明显诱因,就如神差鬼使,所以过去民间称为‘鬼剃头’。”

  许振益医师说:“斑秃发病率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例的1.5%左右。这种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男女发病率没有什么差别。发病部位有95%以上在头皮毛发处,少数发生在眉毛、胡须等处。病情严重的可在数天至数月内头发全部脱落,称为全秃。若病情累及腋毛、阴毛、眉毛、胡须均秃落,或伴毳毛秃落,称为‘普秃’。”

  忧虑或精神刺激逃不掉关系

  许医师说,引起斑秃的因素很多,但其真正原因是什么,至今医学界尚未完全清楚。一般也认为,忧虑或精神刺激与斑秃发病的关系密切。过去有调查显示,在发生斑秃前,患者情绪紧张、压力大、经常失眠的占数约有一半。

  许振益医师从中医观点指出,斑秃发病原因有三大因素:

  肝肾不足

  由于长时间的惊恐焦虑,忧愁恼怒,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肾主导全身津液的输布,也是全身营养物质的源泉。若肝肾功能不足,肌体免疫力低下,气血津液匮乏,不能濡养毛发。

  血热生风

  青壮年人气血方刚,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煎炸等高能量食物,则身体必须动员大量的体液至胃以加强消化,因此造成头面部津液匮乏,津少则虚火上,热盛生风,毛发缺乏津液濡养而至脱落。

  血淤毛窍

  由于其他疾病的长期失治和误治,病情发展深化,由表入里,内耗津液,经络血脉的气血淤滞,发根得不到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毛发脱落。

  有些患者会反复发作

  许医师说,斑秃的病程和疗程很不一致,可持续3个月至6个月之间。一般说来,秃发的范围愈大,病程愈长。同时,有些斑秃患者不只发作一次,他们会反复发作,复发间隔时间不一。

  许医师也说,斑秃有时候也能自愈,但是积极治疗更能缩短病程。

  用内治法来治理斑秃

  中医治疗斑秃,分为外治和内治法。许医师说:“中医治疗斑秃比较擅长用内治法。由于斑秃的病因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因此治疗时需要整体调整。医师通过对病人的问诊、望诊、切脉和各种检查以收集病人的症候群和体征,经过分析和归纳,找出病人发病的原因。”

  许振益医师说,若是由于肝肾不足,病人面色萎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治疗应用“七宝美髯丹”,或酌情应用以下草药煎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菟丝子、木瓜、天麻、羌活等。

  若病人体质壮实,伴心绪烦躁,头皮瘙痒、失眠多梦、唇红舌赤、脉象弦数者,为血热生风型,治疗方剂是乌发丸化裁,药用生地、侧柏叶、丹皮、蝉衣、当归、桑椹子、柏子仁、五味子、麦门冬、栀子。

  若病人头发秃落,日久不生, 并伴有头皮刺痛,面色晦暗,舌有淤斑,脉象涩滞者,为淤血阻络型,方用通窍活血汤,药用麝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葱白、大枣、三棱、莪术等。

  中医治疗斑秃所用外治法包括:

  ——局部斑秃病灶用梅花针敲打,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用中药酒酊外涂:酒酊制作法:斑蝥1g、红花10g、川芎10g,用75%酒精500ml泡一周。

  预防与护理

  关于“鬼剃头”的防治之道,许振益医师说,应注意饮食的调摄,以及懂得及时纾解情绪,避免烦恼焦虑,更不应悲观失望,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在说到食疗方面,许医师说,肝肾不足者,可常吃大枣、黑芝麻、黑豆、黄豆。淤血阻络者可常吃藕、苋菜。血热生风者可常吃马齿苋、番茄、紫菜头。

  在食物禁忌方面,许振益医师认为,一般忌食辛辣,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同时,应该讲究头皮毛发卫生,平时常用手指梳理。大片脱发者,可用鲜姜切片频擦。(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黄涓)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