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布似乎比以往引发更多探讨,这不仅因为得主之一为华人科学家,更值得注目的是,向来偏重基础研究的诺奖,这次将桂冠捧给了应用型发明。这些科学贡献,已不仅局限在专业的框架内,除了展示出其对本领域的促进力度,还以技术本身成为科研的新工具,更对普罗大众日常行为有着深远且将进一步渗透的影响。诚如得主之一高锟所言,重要的不是发明东西,而是利用这些发明来改进生活。
昔日顽童今日明星
1966年,一篇题目颇为平淡的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面世,其内容却掀起轩然大波。著者高锟提出的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思路,被时人笑作“痴人说梦”。今日再看,正是这个“痴梦”,成就了互联网的高速传输和低成本运营;正是这个“痴人”,让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得以瞬间传遍全球。
自1933年出生至小学时光,高锟是在上海当时的法租界度过的。从种种迹象看来,他做律师的父亲提供的不仅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有相当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童年的高锟沉迷化学,家里还有个实验室,他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最危险的一次当属自制“土炸弹”:他发现易燃物红磷与氧化剂氯酸钾二者混合后经摩擦就会爆炸,就把这两种化合物像包饺子般塞进湿润泥球里,待风干后,果然一掷出当即爆炸!尽管被斥为顽皮且现在看来非常危险,高锟还是认为,这是很好的自发性的体现,而这种“孩子式自由”关系到了他日后的成就。
后来的高锟弃化学而钻研上了无线电,年纪甚小就组装成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再到后来,他到英国修读电机工程,毕业后从效力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旗下实验所到领导光纤研究小组,高锟的行为及思想仍保持着孩童时的出人意表,对于自己的科学信念又极为坚定,誓要改变人类的通讯模式。
1996年,正是高锟那篇划时代的论文发表30年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杨振宁在该星命名典礼上致词说:“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孙女看夜空的时候,将会告诉她,其中一颗是‘高锟星’。我还会对她说,就在那刹那,数不清的光纤,正在传递着数不尽的数位,把人类世界推进高速资讯的新纪元。”
路漫漫兮求索不息
对于上个世纪的通讯要求,传统技术的传输容量遭遇瓶颈。高锟认为以激光的光波作为信息媒介的光导技术才能切合需要。为寻找让激光前进的载体,他测试了相当多种类的物质,最终找出可通过高温制造的石英玻璃导管。随后的研究表明,信号经由光纤传输时大量损耗缘自玻璃材料中的杂质,而非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缺陷。将内里的杂质抽除,成为高纯净度的光纤管,光就可传送万里。
但在当时,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就连高锟自己也没有估计到日后自己的发明会促成了互联网的应运而生,他只是秉持着要将资讯传输革命到底的精神,传施布道般推销自己的理念,终于使去除杂质、适应信号传输需要的光缆问世。
上世纪60年代最强的缆线传送光信号最远也只有大约20米,而一条纯玻璃纤维,可把光束信号传送逾100公里。自此,千百万条铜线的传统电缆被取代,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容量却接近无限的新传输管道铺天盖地。
应用物理一旦取得成果,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几乎是立竿见影。今日的海底光纤电缆纵深蔓延,长途电话、计算机网络、医学内视能得以普及都要感谢高锟。“如果我们能把围绕地球的玻璃纤维全部展开并接成一根,它的长度将达到10亿多公里,足够绕地球2.5万多圈,而且它还在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继续增加。”
谦谦君子潮平岸阔
获奖之后,熟悉高锟的学者对他的评语大量见诸报端,都逃不开“谦谦君子”这四个字。高锟人生姿态朴实低调,只爱寓工作于游戏,因深感兴趣,实验到多晚也不觉累;性情又随和,与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竟从未见他发过脾气;于科研之外则颇怀赤子之心,好奇友善,6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潜水,后来又爱上了陶艺,沉醉于“静静地抚弄泥土”,似是回归到童年捏泥土炸弹的岁月。
高锟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事称他即使并非一帆风顺,也“总是很快乐,充满笑容”。据报道,高锟199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致辞讲话时曾遭学生打断并遭抢麦克风,场面一度尴尬。校方提出开除学生,但高锟不接纳,他不肯压制学生,而是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人意见,颇有器量且愿意聆听。
诺贝尔奖委员会向来比较重视基础科学,仅几年前将物理学奖颁给两名德国人,以表扬他们藉新的物理现象把DVD容量增加好几千倍。本次诺奖垂青于这位改变了整个世界通信、娱乐和商业发展的方式的人,并定义其取得“开创性成就”。但在7年前一次采访中,高锟说道:“能够做一件以前所没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我感觉很满足……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没有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高锟如此自评。或许正是这种沉静力量,让他有着一份平淡的清醒。(张梦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