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严厉实施《排华法案》的年代,华人入境美国在海关会遇到什么样的盘问?他们如何应答?他们又是如何精心准备来应对这场可能决定一生的考验?当年华人入境时,要经过海关当局严格的问话,这些问话细致入微到苛刻的地步,华人不管是以真实身份还是冒名顶替入关,都必须做充分的准备,他们会把可能碰到的提问和“正确答案”写在一本手抄本上,在轮船上背得滚瓜烂熟,以便在问话时获得当局信任而顺利过关。
这些应对海关问话的备用“口供”或“作弊”手抄本通常在入关前被销毁掉,幸运的是,纽约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in New York)保存了这样一本手抄本,它为后人了解华人移民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纽约时报》近日对这份长达50页的档案作了报道,文章题目为“可能决定一生的53个问题”(53 Questions That a Life May Depend On)。这本手抄簿属于一位名叫张福荣(Fook Wing Chung)的华人,他于1923年入境美国。17年后张福荣因持有毒品被纽约警察逮捕,警方后来在新泽西一个鸦片馆搜查他的文件时发现了这本笔记簿,其中整整8页列出53个入关问话的备用问答。
这套问答题用毛笔写在发黄的纸张上,封面上的繁体字写着“民国十二年努约入关”,“努约”指的是纽约。这些问答细致入微,涉及入关者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和亲戚的信息,例如:问你姓名,问你何县人氏,问你今年多少岁,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问你读书否,问你何处读书,问你先生姓名,问你父亲前时见过你否,问你二弟见过你父亲否。入关者甚至还必须记住整个家族的网络,例如,你大伯大二姑的名字和岁数,弟媳何方人氏何年出生,弟媳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等等。
根据笔记簿里的“答案”,张福荣入关时25岁,广东开平人,他自称是George Sing的大儿子,George Sing是美国公民,其父是华人,其母是白人。张福荣称“祖父十余岁来花旗”,父亲“在纽约省映架(Yonkers)埠出世”。作为公民的儿子,张福荣因此可以来美国。他称自己在三岁时见过父亲,以后再也没见过。根据历史记载,张福荣当时准确地认出了George Sing的照片。
张福荣入境时,美国正严格实施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只有商人、游客和学生可以来美国,低技能劳工不受欢迎,很多华人宣称自己是美国合法居民的子女才得以入境,这就产生了华人移民史上的“纸儿子”现象。究竟张福荣使用这本笔记簿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无误地问答海关问话,还是他冒用他人身份入关?耶鲁历史学家Mary Ting Yi Lui指出,对此我们无从知道,鉴于当时制度的运作,有资格入境的华人孩子和冒名顶替的人都有可能使用这种手抄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