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意学生:留学生同居为排遣寂寞 可减经济负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旅意学生:留学生同居为排遣寂寞 可减经济负担
2009年06月10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0日电 “一部分人因为爱走到一起,一部分人是为了排解在海外的寂寞,互相找个依托,另外同居还可减轻同学间的经济负担”,留学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9日在接受意大利华文媒体《欧联时报》采访时表示,在热那亚大学同居的中国留学生大约占60%。

  意大利以其独特的气候风光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马可波罗”计划让中国学子走进意大利成为了现实, 2009年留学意大利中国学生将有望突破6000人。

  “马可波罗”计划推出后,大批中国学子来到了意大利,这些旅意学子目前的生活学习情况如何呢?6月9日,记者陪同人民日报海外版派驻欧联时报的记者杨凯前往意大利热那亚大学,采访了热那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赵明和他的女友郑潇。

  赵明和他的女友郑潇来自中国南京,三年前随“马可波罗”计划进入意大利学习,赵明读建筑系、郑潇读经济系,两个人已取得了六十多学分,按赵明的话讲,两年后毕业应该不成问题。

  据赵明介绍,热那亚大学现有中国留学生300多人,就读的科目主要有经济系、建筑系、语言系、政治系和医学系。其中自费中国留学生占90%,公派中国留学生占10%。在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30%的人取得了奖学金。

  赵明说,奖学金对于中国的留学生非常重要,学校对获取奖学金有严格的规定,学院规定留学生第一学年获得30学分以上、第二学年获得80学分以上方可获得奖学金。奖学金可以说是对留学成绩的肯定,也同时减少了留学生的经济压力。留学生在意学习费用和生活费一年大约需要5000多欧元,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院每年补助3000欧元,而且住房、吃饭免费,这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当记者问赵明前来热那亚学习的中国学生是否有中途缀学现象时,赵明说,热那亚大学中国留学生中途退学的主要是自费生,约占入校中国留学生总数的20%。学生缀学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大,认为自己无法毕业便提前离开学校;另外则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被迫离开学校。离开学校的学生除小部分人回国,多数人留在了当地打工。

  谈到学生的生活,赵明说,留学生在这里基本上都散居在居民区内,业余生活相当匮乏。同学之间聚餐、上网、玩游戏涵括了所有的留学生业余生活。记者问,听说留学生同居现象很普遍,请问是否是事实,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是什么?赵明回答说,在热那亚大学同居的中国留学生大约占60%,其中一部分人因为爱走到一起,一部分人是为了排解在海外的寂寞,互相找个依托,另外同居还可减轻同学间的经济负担。

  在回答学生家长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同学同居时,张明笑笑说,一般男同学不向自己的家长隐瞒同居现象,女同学的家长则大多蒙在鼓里,这可能是出于中国的传统,女同学比较害羞。

  说到学联的作用赵明表示,学联主要是帮助留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如找房子、帮助新生登记入学注册、办理居留等等,同时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由于每年使馆给留学生的经费有限,去年使馆给了热那亚学联700欧元,侨团又赞助了一点,学联搞了一次比较大的活动,受经费的制约学联很难搞更多的活动。

  记者问,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学生的关系如何?赵明说,同学们的关系都不错。赵明的女友郑潇同学说,意大利的学生对中国根本不了解,我们刚到学校时,有意大利学生问我,你们中国人还留辫子吗?中国人还吃生肉吗?你们中国人连电视机都没有吗?多么荒唐可笑的问题,意大利青年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满清时期,让人觉得多么可怕。

  对学联今后的工作赵明表示,自己会为学联的工作尽力,尽最大的可能给一些同学帮助。同时希望今后中国驻意使领馆能够给留学生、特别是自费留学生更多地关心和支持,让留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适时地对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那亚留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参加中国领导人访意的一些活动,这将是对中国留学生的鞭策和鼓舞。

  记者问张明学成后的打算时,张明表示,毕业后准备在意大利实习两年然后回国,相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回到祖国,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博源)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