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顶部的Blenheim,是一个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小城,小城人口不多,出产的葡萄酒却名闻遐迩,每到夏季,蔚蓝色的大海,美味的生蚝鲍鱼,结满了果实的葡萄园,以及新鲜美味的葡萄酒,吸引大量的游客飞来度假,也招徕一些艺术家在此安了家。我移民到这个小城是因为我的丈夫,我们相遇在东京的时候,他是新西兰籍的美国居民,而我则是中国籍的日本居民。结婚后,我们决定一起回到他的故乡Blenheim,开始新的生活。
那时,这里很少见到中国人。2005年原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访问中国,签订了首个西方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协定,在这次访问中,海伦克拉克馈赠给了胡锦涛主席一瓶Blenheim出产的葡萄酒。这似乎就是这个小城与中国仅有的一些联系了。然而不久,我就惊喜地发现,原来中国文化在这里的影响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我先是在地方报纸的广告版上发现了一则寻找中文老师的广告,让我有幸认识了凯文。凯文是一名商人,他告诉我,他的女婿在中国广东省拥有一家工厂,生产智能化的超市手推车。在教学中我发现,前来学习汉语的当地“老外”无不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久后,我的父母从南京来帮助我照顾女儿。我父亲是中国国画和书法艺术爱好者,闲暇喜欢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婆婆发现了我父亲的绘画作品,于是极力举荐我父亲的10幅作品参加了当地的一个绘画展览。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父亲的作品在展出的第一天,就卖掉了四幅。两周后,一共卖掉了11幅。(其中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因为有两名买主感兴趣,父亲又复制了一幅)。地方的主流媒体以“中国刷子功夫”为标题作了专题报道。报道引来了许多的爱好者前来拜访,求字求画,甚至还有一些老外要求我父亲用中国的书法为其庄园题写名字。
父亲因此被当地的中国国画书法艺术小组聘请为艺术指导,这个小组里的大多数人都从不同的渠道购买了中国的宣纸和文房四宝,以及一些介绍中国国画的英文书籍等。但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其中一位老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大卫,他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中国书法文字,再认真地用毛笔“画”出来。他利用网络翻译的功能,将一些英文翻译成中文,认认真真地“画”成书法,准备悬挂在他家花园的门口。
小组里还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男孩,他用刚刚学会的几句中国话向我们问好,并说,明年,他的父亲准备带领他们全家移居中国,所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对于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一些小组成员认识我以后,要求我将中国的唐诗宋词翻译给他们听,让我十分为难,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jasminetara)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