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高雄市长陈菊在上海向众媒体表示,北京、上海之行达到预期。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中新网5月2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5月26日刊发时评文章说,近期的两岸关系,除了在经贸交流上有重大进展外,其它方面也有新的突破。高雄市长陈菊将大陆之行视为“破冰之旅”,与当年连战访问大陆后国共间互动迅速升温相比,陈菊此次登陆无论在级别还是成果上都有所不及,民共双方仍处在相互试探阶段,民进党能否冲破以往的政策藩篱,还有待观察。陈菊“破冰之旅”并不足以促成两岸间搭起“民共平台”,却可以成为所谓“绿营”民众与大陆同胞打破内心隔膜的开始,而两岸关系也正是在这样的点滴突破中渐行渐近。
文章摘录如下:
身为民进党中常委,又是民进党执政县市中层级最高的行政首长,高雄市长陈菊四天三夜的大陆行程注定引人瞩目。
尽管这位深绿人士一再强调登陆是为世界运动会及高雄市作宣传,但她并不避讳将此行视为“破冰之旅”,而大陆方面高规格礼遇通关的处理,以及近期频频展现的善意,更让这位59岁的女性站在了可能改变两岸关系的位置。
近期的两岸关系,除了在经贸交流上有重大进展外,其它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台湾获邀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反映出大陆在给予台湾“国际空间”上已采取更开放、更灵活的态度;而陈菊登陆、“海峡论坛”上频现民进党人士的身影,似乎又表明,为实现两岸政经关系的良性互动,北京方面已经开始将交流的对象扩展到泛绿阵营,而不仅限于同泛蓝阵营的交流。
这些新进展能否成为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突破口,成为陈菊顺利完成大陆行程之后两岸舆论关注的焦点。乐观者认为,继“国共论坛”、“海峡论坛”等之后,两岸间又将搭起“民共平台”。
的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单靠国民党等泛蓝人士的参与远远不够,还需更多台湾民众,包括民进党等泛绿人士的参与,因此搭建“民共平台”很有必要,但从陈菊登陆前后的诸多细节——从决定访问到宣布取消再到最终成行,可谓一波三折,以及当前岛内的政经生态来看,两岸间搭建“民共平台”还需假以时日。
首先,这些新现象的背后,台湾经济的现状及发展需要起了关键作用: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台湾经济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借助大陆的高速发展进行拉动。这一点,无论是对绿营执政的县市,还是对蓝营执政的县市,都同样重要。
高雄曾是世界第三大货柜港,但由于民进党执政时期采取阻碍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其排名不断下挫,目前已被挤出世界十大港口之外,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高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由此来看,陈菊访问大陆首先考量的应是高雄利益,而非以民进党利益为先。
其次,民进党秉承多年的“台独”纲领,绝不会因为民进党与大陆的一次互动就消融殆尽,这仍然是两岸间搭建“民共平台”最大的障碍。不必讳言,陈菊登陆很大程度上是民进党为应对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升温迅速,而迫不得已作出的一种回应,以此取得民意的继续支持和政治上的继续作为。
如果说“国共平台”是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那么能否化解根植于台湾中南部的“台独”意识,将成为能否成功搭建“民共平台”的关键。当前,辨别民进党是否完成转型,有两大观察指标:一是观其对扁案的态度,二是看其两岸政策。但无论哪一方面,民进党目前都表现出思维的混乱和犹豫不定。
与当年连战访问大陆后国共间互动迅速升温相比,陈菊此次登陆无论在级别还是成果上都有所不及,民共双方仍处在相互试探阶段,民进党能否冲破以往的政策藩篱,还有待观察。
而要促成这种改变,成功搭建“民共平台”,除了寄望于民进党能从陈菊登陆中自省之外,更需大陆方面保有足够的耐心,释放更多的善意,通过欢迎和邀请民进党中知名人士访问大陆,促成与民进党之间更多的互动;通过经贸和文化交流等措施,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大陆。
当陈菊结束大陆行程返回高雄受到英雄式欢迎,当人们开始竞猜下一位登陆的民进党人士,当岛内民调显示大部分民众赞成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大陆……陈菊“破冰之旅”的意义已然开始显现——一次陈菊登陆,并不足以促成两岸间搭起“民共平台”,却可以成为所谓“绿营”民众与大陆同胞打破内心隔膜的开始,而两岸关系也正是在这样的点滴突破中渐行渐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