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租房不买房 华人感受迪拜楼市冷暖:房价还会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只租房不买房 华人感受迪拜楼市冷暖:房价还会跌
2009年11月30日 10: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北京房价V字形走势正好相反,迪拜楼市在历经去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后一路下滑,目前平均楼价不到最高峰的一半。11月25日迪拜爆出近600亿美元资金缺口,当地房地产从业人员估计,迪拜房价受影响会继续下跌。目前迪拜25%的建筑工程出现暂缓施工的局面,与之相关联的建筑行业从业者也遇到被拖欠工程款的现象。

  中心区房价每平方米17000元

  华人房地产经纪公司、迪拜房地产信息网的公关经营经理胡卫东介绍,金融危机对迪拜房地产影响相当大。目前25%左右的建筑工程处于停顿状态,很多人被套牢。

  他介绍,房价仅在一年间即被腰斩。“去年最贵的时候,迪拜中心区房价大约是35000元/平方米,现在只有17000元/平方米。那可是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周边的高级公寓啊。”

  在迪拜从事建筑施工生意的吴洁说,迪拜房价经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倒“V”字形走势。“以同一套别墅为例,两年前它的售价300万元,从那时起迪拜房价快速上涨,到了金融危机前达到700万元。而现在又回到了300万元。”她认为,出现债务危机后,可能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胡卫东说,他能感受到成交量在减少。公司统计,他们每周平均代理房产从最高峰的4套下降到目前的1-2套。

  迪拜华人为何只租房不买房

  胡卫东介绍,房价猛降,租价也猛降。但租售比仍然维持在10年回收购房成本的水平。从租售比角度判断,迪拜房产投资价值要远远高于北京,因为北京部分地区租售比超过600:1。但记者采访发现,在迪拜生活多年的华商们大多数没有买房。

  吴洁说,“这里的生活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虽然生活了14年,但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适应。朋友们都是这样的心理,就是在这里多赚些钱,然后回国。因此我们更喜欢租房子。只不过一年又一年,在迪拜生活的时间就长了。”她坦言,如果去年金融危机之前全身而退则是最明智的,不过金融危机来得太突然,朋友们都被扣在里面了。只得再找机会。

  现在房价虽然降了下来,但吴洁仍没有买房意愿。“房价可能会继续走低,而且银行贷款收紧。像我这样的建筑行业从业者几乎不可能得到贷款。而全款购房又占用一大笔资金。”

  华商遭遇甲方拖欠工程款

  虽然吴洁饱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最新的债务危机却还没有波及到她。她一直为现金流担心。到现在她被甲方拖欠40万元人民币的工程款,而她还有100名工人要养活。

  据介绍,由于迪拜建筑市场火爆,大量来自中国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其他国家的同行来迪拜淘金。金融危机以前,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抢生意往往要垫资施工,甚至向甲方倒贴保证金。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很多工人也因为无活儿可做而回国,竞争不再激烈。但与此同时在建项目也出现大幅下降,建筑施工单位承接工程仍然不容易。

  吴洁说,“现在甲方会给我们15%的预付款,但我们施工费用要向银行贷款,给银行的贷款保证金恰恰是15%。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还要垫资施工。虽然现在承接工程比以往谨慎了,但工程款被拖欠还是家常便饭。目前工程款一般会拖欠3个月左右,不知道此次债务危机是否会更加减慢我们收款速度。”

  另一位承接装修工程的王先生也说自己被欠大约4万元工程款。他说,“甲方打款一拖再拖,我估计最后被迫要接受甲方砍价的现实,不然一点也得不到。”他表示,他还拖欠下家数额不大的建材款,如果甲方不给钱,他也无法给下家钱。

  中国劳工是最脆弱一环

  王先生介绍,中国劳工抱着去迪拜赚大钱的梦想来到这里,然而他们在这里却过着白天到城里干苦工,晚上在郊区10多人挤一间房住的生活。一些无良劳务中介把劳工介绍到迪拜,还从他们身上收走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介绍费。他们将是迪拜危机中最脆弱的一环。

  记者采访的两位承包商都表示虽然自己被拖欠工程款,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办法来维持工人工资。王先生手下有20名工人,他不希望工人流失,因此现在即使工程量少也为工人们发工资。吴洁说,如果没有工程,她会给工人们发最低工资,每月大约2000元左右。为了让生意运转起来,吴洁还接包清工的活儿,也就是说只派工人出去干活儿,按量计价。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回笼资金,而且工人们也能赚到正常工资。

  两人都认为,迪拜房地产市场不稳定造成甲方拖欠工程款,中国劳工遭遇欠薪的情况可能会增多。

  据介绍,中国劳工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外界很难接触到他们。但据在迪拜开药店的严女士介绍,欠薪的情况已经发生并影响着中国劳工的生活。她说,药店时常接待一些来这里买药的中国劳工,他们说公司欠薪让他们生活难以为继。(杨晓)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