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看日本主流社会的反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从电影看日本主流社会的反战
2010年02月03日 15:18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夜晚归宅,打开电视机的时候,这个名为《母亲》(日文名《母べえ》)的电影正在朝日电视台播映……

  在大学任德语教授的野上滋被关押在看守所的审讯室里面,听见有人进来就要赶紧起立。进来的是一个“检事”,看似彬彬有礼,首先说“上学的时候,我曾经听过你的德语课,讲得非常好”。转脸就冷漠地表示:“按照现在的法律处境,我是不能对你讲敬语的。”接着,甩过去一叠材料,凶狠地说:“你必须重写。从你现在写的内容看,你没有任何反省。”教授反问:“你要我反省什么?”他说:“我提醒你一下,你在里面把‘支那事变’写成‘战争’了。不对!那是应该写成‘圣战’的!”

  看到这里,我的心骤然紧了一下,因为我知道又遇到敏感的话题了。我拿起一杆笔和一本便笺,趁着穿插的广告节目,随手地写着。

  日本所说的“支那事变”,在中国叫“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体中华民族抵御日寇的开始。一个历史称谓,一个事件性质,从肇端之始就出现分歧性地认识了。这个检事高喊着:“真没想到,我所认识的教授成为了‘国贼’!”我在想,或许是他穿的那身皮让他不得不这样说,或许这就是他接受洗脑教育后的自身认识,令人钦佩的是那位教授,凛然不为所动。

  教授的妻子野上佳代在小学当老师,只身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一天,佳代的父亲来看他的女儿和外孙女,准备请她们吃一顿鸡素烧。就在餐桌上,他劝女儿给作为“思想犯”的女婿写信,他说因为女婿是“卖国奴”,他这个警察署长已经当不成了。他还说,“一个人连老婆孩子都照顾不了,为什么还要管社会和国家的事情呢。”没有想到,野上佳代愤然起身,表示一辈子都会相信丈夫,拉着两个孩子一口都没吃就走了。那一瞬间,我肃然起敬,政治逆境下的这种坚贞、坚定与坚毅,凸现出一位女性的绝对不仅仅是美德。

  信函来了。信函上有一片一片的墨迹,那是信从监狱里面发出时接受检查被涂抹的痕迹,墨迹的下面就是不合时宜的反战“思想”……电报来了,带来的是丈夫野上滋死在狱中的噩耗。按照日本的习俗,人死在了外面总是要接回家过一个“通夜”的。还好,这位被称为“非国民”的“思想犯”的尸体也被允许接运回家。进门的那一霎间,妻子在后面哭诉着:“爸爸,你回来了”,但镜头闪现的是一个蓬头垢面、赤裸着双脚被众人抬进门的冰冷的尸身。

  电影中间还穿插着野上滋的学生山崎与这一家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不愿做过多的记述,因为我担心自己匆匆写来不足以传递这个感情的真髓。我看到野上佳代在战后去世的时候,女儿前来与她告别,对她说:“妈妈你去吧,爸爸在那里等你呢……”这个时候,母亲翕动着嘴唇吃力地说:“我不想去那里见他,我想看见活着的他!”

  字幕出现了,我特意看了一下,制作这部影片的是松竹映画会社,赞助这部影片的是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以及《朝日新闻》社、《读卖新闻》社。我顿时心中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因为这些公司都是日本社会的主流公司、主流媒体,由他们参与制作的这部反战影片,也一定会在主流社会产生影响。尽管近年来日本右翼噪杂、挑衅、好战的声音不断,但“和平与反战”的主流仍然在日本社会站着主导地位,正是因为如此,日本才能够在战后走了六十多年和平发展的道路,绝大多数日本人才不允许改变这个航图。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蒋丰)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