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5日电 香港《文汇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对华语(普通话)在新加坡的逐渐崛起进行了简要叙述。文中称,越来越多的华族人士呼吁要加强华语教育,积极培育双语和双文化的下一代,但许多华族家庭却发觉沉浸在英语环境的孩子们对华文却始终难提兴趣。文章认为,新加坡与西方国家的华裔不同,由于社会用语仍充斥着中国地方方言,“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文章摘录如下:
新加坡因为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国家,人民精通多种语言。新加坡规定,国语是马来语,官方语言是英语。由于人口中有近80%是华族,因此社会上日常用语是华语(普通话)和若干地方方言,如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等等。我们坐了五六次的士,司机大多能操普通话和广东话。
在80年代以前,新加坡是贬低华语和中文的,并强迫进行英语教育。在取消中文授课的南洋大学,并入国立的新加坡大学,取缔华文报纸,把注明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等合并为官方控制的《联合早报》。上世纪对中国大陆人进入新加坡限制特严,对中文书报的进入也有严格检查。
进入新世纪,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中新之间的贸易增加,新加坡也开始接受中国移民和留学生。近年来,许多西方人士都热切学习中文,中断一个时期的压制华语的新加坡,渐渐感到华语人才的不足,甚至要依靠新移民来当翻译。日常的口语应用还可以,但涉及商业和技术交流方面,却需要通过翻译来和中国人沟通。新加坡自诩可以使用英语与英美等国家进行交流,但却失去和日渐崛起的中国交往的优势。
有心的华族人士呼吁要加强华语的教育,积极培育双语和双文化的下一代,但许多华族家庭却发觉孩子们对华文失去兴趣。正像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华裔人士,要强迫子女们补习中文,但都慨叹事倍功半。孩子们沉浸于英语环境,如何能提起兴趣学习难学难懂的中文?
新加坡与西方国家的华裔不同,由于社会用语仍充斥着中国地方方言,今天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吴康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