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8日电 香港《文汇报》28日刊登署名文章,一名在英国中文学校的代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文章认为正是有许多有心人,为华文教育的承传不断努力,中华文化才得以在海外薪火相传。
文章摘录如下:
机缘巧合,近日为英国一间中文学校当代课老师,十堂课下来,倒也有不少感受可以写一写。事实上,自从儿子在该所中文学校的老师悉心指导下,拿到好得令我们吓一跳的GCSE中文佳绩后,便一直很想赞美一下英国的中文学校,以及要由衷地感谢为华人子弟花尽心力的教学人员。
在英国,华人子弟要学习中文,除了父母亲自上阵外,便只能到周末上课的中文学校。这些非主流学校一般都是由华人团体举办,大多为慈善组织性质,收费便宜,但涓涓滴滴,细水长流,有心人的点点心血,终能汇聚成长江黄河,浩瀚不息,令中华文化可以在海外承传。
广东话班渐被普通话取代
过去三年来,每个周六的早上,我们会领着儿子和女儿,到30分钟车程外的南部小镇上两小时中文课。上课的地方是一所主流中学,周末免费借给没有校址的中文学校使用。听中文学校的校长介绍,这里原来只有二三十个学生,大部分都是香港移民的下一代。上课语言原来也全是广东话,学生学的是繁体字。不过,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增加,慢慢地原来希望孩子学广东话的家长们,都要求学校教授普通话,也不再介意子女学的是简体字。几年下来,现在全校约有200个学生,广东话班却总共不到两成,其余的都是普通话班。
我代课的是广东话初班,班上有6名学生,各人的中文程度和年龄均十分参差,由香港的高小至幼儿班不等,其中一位更是陪女儿上课的英国妈妈。班上一位家长告诉我,因为她女儿上的私校本身设有中文科,学的是普通话和简体字,所以她希望女儿能够在周末到中文学校补学丈夫的“母语”。至于那一位陪读的英国妈妈更是苦心,为了要5岁女儿的学习更有效率,她也交上一份学费和女儿一起上课,以便回家教授女儿。她告诉我说,来自香港的公公婆婆不懂英文,只会说广东话,她希望自己和女儿能够学会说广东话,可以和老人家沟通。真是难得的好媳妇。
妈妈交学费陪女儿学中文
班上还有分别为10岁和12岁的两姐妹,虽然都在英国出生,但广东话说得特别流利,也认得很多中文生字,两人都有香港高小的程度。她们说,母亲很重视她们几姐妹的中文教育,每星期要有两个晚上温习中文。考试那天,她们都特别紧张,因为“妈妈说要拿90分以上”。父母要求高,孩子素质好,多能学有所成。最后2人都能很好地交了差,考了个90分和97分,妹妹还拿了个优秀学生奖。
上第一课时,没有经验的我在儿子的建议下,带了一副中国象棋,结果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两位中文只有幼儿程度的小人儿,两堂下来,便学懂了棋上“车”、“马”、“炮”等生字,“盲棋”也下得似模似样。那位9岁的小男孩到了第4课时,更学懂了下正式的中国象棋,不断嚷着要挑战老师。
开始时,我有点担心家长会觉得我没有好好依着课文教书,货不对办,浪费他们孩子的时间。后来,一位家长告诉我,以前到了周六早上,儿子总是不情不愿的起床更衣去中文学校,但现在不知为什么,总是催着妈妈快点。听完后,我心中暗自高兴,估计是这副象棋发挥了它的魅力,比从前沉闷无比的中文课好玩得多了。于是,我希望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香蕉人”初学中文不容易
事实上,要令这批在海外出生长大、满口英语的华人子弟喜欢学中文并不容易。当老师的要倾注爱心,还要不计报酬地花心思去教好每一课。而要管理一间有200个学生的中文学校,还需要一批行政人员。好像我熟悉的这间中文学校,校长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女士。周一至周五要全职上班。到了周六,她的英国丈夫都会驾车送她到中文学校,还要帮她搬运一大堆教材。整个上午,她都是忙忙碌碌的,身边总有一大批人在等着和她说话。
她的丈夫半开玩笑地抱怨说,她这个校长不能再当下去了,因为每天下班回家,她总要花上一至两个小时去处理中文学校的事宜,电话电邮停不了。到了周五晚上,常有一两位老师请假上不了课,她又要电话打个不停去找代课老师。记得那次校长找我代课时,不也要通上几次电话,软缠硬磨,花上大半个小时我才答应吗。听说开学前一天,校长更忙得一夜没睡。回想起来,不禁有点惭愧,觉得自己太缺乏奉献精神了。
还有那位负责报名登记发收条输入资料的女士。每个星期六,她都会手脚不停地忙足两个多小时,回到家里仍要打电话追学费。要知道,她们都是义务劳动,少少的车马费,与这批多为高学历专业人士所付出的心力,绝对不能成正比。
有心人努力承传华文薪火
要子女学懂中文,家长必须抱着八年抗战长期坚持的精神。孩子由牙牙学语上学学中文,到考完中文科GCSE,没有十年八年,实在难言胜利。有些有心的家长,便成立了家长会,在学校搞个茶水档,小息时卖卖茶水咖啡薯片朱古力,一年下来,倒也有一两千镑进账。于是孩子们有福了,过年过节,都有一份小礼品,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去年是文具一套,今年是冰盒一个,还有糖果一大堆。
就是这样,在许多有心人的努力下,满嘴英文的黄皮白心的“香蕉娃娃”,终于会写会讲中文了。海外的中华文化,也就是这样薪火相传,好不容易地一代一代的承传下去。(李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