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人共和国回眸:用心感受"国""家"分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中国外交人共和国回眸:用心感受"国""家"分量
2009年09月29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利民大使(右)接受该报记者专访
张利民大使为该报读者题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29日电 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张利民作客新西兰华文媒体《中文先驱报》接受专访。作为1950年出生的“共和国准同龄人”,1975年扎根外交工作的新中国外交人,张利民大使的共和国感受有着更广的视角:外交官、驻新大使、中国公民。在与记者交谈的平静语气中,可以触摸到的激情是: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新中国外交人的“共和国回眸”

  核心词:巨变 中心 自信

  记者:作为新中国外交人,可以更多地从国际视野回眸新中国60年的变迁,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大使:我的感受,相信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甚至世人的共同感受,就是中国正变得日益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从不平等走向平等;二是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抗争者变为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三是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

  记者:您从事外交工作34年,应该说是这种巨变的历史见证者,甚至可以更近距离地捕捉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态度、眼光与交往方式的微妙变化。

  张大使:是的,感受颇多,一言难尽。先说一组数据吧:建国初期,只有1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时,中国的建交国也不过64个,还不到联合国会员国的一半。当时,世界听不到中国的声音,中国只能游离于国际舞台的边缘。

  而如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已多达171个,中国已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条约,成为国际体系中名副其实的“利益攸关方”。

  这似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同样也离不开中国。世界上很多的重大问题,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解决起来就不会一帆风顺。

  记者: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声音”却愈加强大,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与重视也与日俱增,这是一种趋势吗?

  张大使:过去,国际金融出了问题,主要是西方7国开会商议,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角与游戏规则制定者。但现在的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G7、G8都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G20共同面对才行,尤其不能缺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的参与。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9%,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22%。今年,20国集团共召开了3次会议,研讨如何振兴全球经济。从每次的会议安排和媒体报道来看,中国都备受瞩目,举足轻重。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发言权,将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大。

  记者:作为新中国外交人,在和共和国的共同成长中,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大使:最大的收获就是亲眼见证了新中国60年来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从相对孤立走向朋友遍天下、从被边缘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民族自信心的恢复,日益强大的中国正以更为广阔的胸襟、更富责任感的心态,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中国公民的“共和国感怀”

  核心词:品质 崛起 风范

  记者:跳出大使的视角,作为新中国公民、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对新中国60年会有新的感受吗?

  张大使:最切身的感受,往往来自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其实,这也是每一位共和国公民所共同见证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文化上的、理念上的,不胜枚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就说一个“细节”吧——以前,中国人担心身体不好,主要是怕得肝炎,因为营养跟不上,抵抗力自然就不强;而时下的常见病却往往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痛风等“富贵病”,无一不与营养过剩有关。当然,这也警示国人要切实加强锻炼,改善生活方式,但它毕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追求生活质量,建设美好家园,已成为亿万中国人的现实追求。

  记者:现在,人们时常说到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博大的概念,也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您眼中的“大国崛起”包含哪些内涵——特别是除了经济强大之外,还包含什么?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游子,可以做些什么?

  张大使:我认为,大国的“大”,不仅指面积大、人口多,更指的是综合国力强盛,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政治道义、民生状况、军事实力、科技水平等各方面。此外,大国还要有广阔的胸怀,包括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待人、随时准备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要努力使中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的重视。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崛起”与传统的“大国崛起”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即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线,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需要全民族在各个层面、各个方位的统筹发展来逐步实现。大国国民理应具有这样的素质——包容、开放、真诚、友善、文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海外的中国人不但是中华文明的使者,而且还应是和平的使者、友好的使者,从内在修养、外在形象、公益意识等方面,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及中国人的风范。

  记者:60周年大庆之际,您最想对祖国说些什么?

  张大使: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崭新的风貌,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开始一个新的纪元,将对世界、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中华儿女,我对祖国过去60年的成就而自豪,更对下一个60年的宏伟大业充满信心。

  中国驻新大使的“共和国祝福”

  核心词:活动 展望 寄语

  记者:围绕着60周年大庆,大使最近的活动一定是接二连三吧?

  张大使:确实如此,为了“60周年大庆”这个共同的主题,使馆及当地华人、华侨社团组织了众多的庆祝活动。使馆在惠灵顿举办了国庆60周年大型图片展,还将举办盛大招待会,邀请各界嘉宾共庆新中国60华诞。当地华人、华侨举办各种庆祝活动的热情也很高,我最近就应邀出席了很多场,其中,新西兰中国商会、奥克兰华人社团、惠灵顿和统会、罗托鲁阿华人协会、新西兰华联总会、惠灵顿新华人联谊会等组织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最近以来,我一直处于节庆的气氛之中。

  记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能对中新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做些展望吗?

  张大使:目前,中新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两国高层往来密切,约翰•基总理4月访华取得成功,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新双边贸易仍然增长迅速。据新方统计,去年两国贸易增幅高达30%;2009年7月年度,在新西兰出口同比增长的19.6亿新元中,67%来自对华出口增长;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国全面合作关系处于最好时期,

  作为中国驻新大使,我对中新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既基于两国良好的历史和政治传统,也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而中新自贸协定的签署与落实更为深入发掘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创造了契机。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和大家一道,身体力行,多做实事,推动中新关系更上层楼。

  记者:请对新西兰的华侨、华人、留学生说几句心里话。

  张大使:多年来,旅居新西兰的广大华侨、华人在“长白云故乡”安居乐业,为当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族群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这里勤奋学习,积极研究实践,积累了学识和人生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新西兰文教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广大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们一向情系祖国,以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各项建设事业,并热心推动与促进中新关系发展。

  值此建国60周年之际,谨借《中文先驱报》之一隅,向大家的爱国爱乡情怀深表赞赏和感谢,祝愿各位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绩,为中新友好做出新的贡献。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