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但是在初期出国留学访问学者较多,年龄大的较多。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从攻读博士逐步发展到硕士,甚至是在海外读本科或中学。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他们走出校门后部分选择了回国就业、创业,因此海归就业、创业也开始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年轻海归创业集中在新兴领域
——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是年轻海归的独特优势
——适应国内环境能力还有待提高
2008年1月份揭晓的2007年度国际科技奖的突出亮点是: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这其中中青年占到61%,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项目共90项,占项目总数的33%。据统计,在2007年第二届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在上海“扎根”的留学人员中,有40%海归年龄低于30岁,多为“80后”海归。2007年11月份,广东佛山举办了一个创业经验座谈会,参会人员多为青年海归,他们刚走出校门就选择回家乡创业。
最近几年,中国回国创业留学人员逐步趋向年轻化。杭州市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管宇认为,随着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他们学成回国很可能面临专业对口就业难。这会导致更多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就是选择创业的年轻海归越来越多。
管宇认为,海归创业年轻化有多种表现:有的凭借对自己专业的信心,有专业技能,综合考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有的回国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愿意加入所谓的“海待”一族,萌生自己创业的想法;有的在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工作两年后,再选择为自己打工等。他们创造自己事业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创新,也在汲取前辈的经验;有优势,也有劣势与局限。
优势:年轻就是资本
恰逢新机遇,思维西方化
许多年轻海归创业凭借的最大优势就是年轻。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姚纳新说:“现在的海归创业因为年轻,有激情、冲劲,敢想敢干,富有创造力,接受起新鲜事物更加灵活。”加拿大加达国际商务投资集团总裁闫长明还认为年轻的一代海归赶上了很多好的机遇。他举例说:“2000年以后,国际新经济形势、高新科技、新经济运行模式的出现,都造就了一些新机遇。这些新机遇,催生了年轻海归多将创业的注意力集中在新事物上,比如网络游戏、风险投资等。”
同时,由于较早开始系统接触海外文化,年轻一代学子的思路、综合能力、表达能力,从整体上看都比海归学长们更国际化。尤其是在创业的资源整合方面,他们更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更能注重吸引国际化的资金和人才,更能瞄准国际化的市场。
“这些因素对他们以后的创业意义重大。”闫长明说,“因为他们的创业带有明显的模仿西方先进理念色彩,而在那些西方国家,已经呈现了一种相对成熟的经济模式,所以,如果他们在了解西方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摸索出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势下年轻海归是有优势的。”
切忌:把握不清局势
不能准确评估自身技能
年轻的海归经历了从国内学校到国外学校的成长过程。他们从高中或者大学就走出了国门,于是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国内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得并不透彻和全面。因此创业过程中对项目的规划、判断等方面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姚纳新结合自身创业实践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创业前的调研工作要充分,有了项目不要着急盲目去做,要看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同时,年轻海归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他们应该去运作比较成熟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创业者可以从中评估自身技能与社会需求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创业的想法能否在所处的环境中实现?得出这些判断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要经历与磨练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受到海外文化熏陶的年轻海归,其人生观、价值观已与在国内时大有不同。因此回国创业过程中其对环境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年轻海归经常对国内的某些做法和理念不理解,“国内做事情怎么是这个样子,国外就不是这样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总是天真而执拗地认为自己站在了先进理念的一方,站在了正确的一方。姚纳新分析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准则,年轻的海归选择回国创业也不应该本末倒置,不能急着去改造,而是去认识、适应这个世界。年轻海归要想办法利用这些现实的资源,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整合、调整。”
年长的海归还建议,年轻海归在创业的同时,也要注意虚心学习,不断培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管理企业的能力、与外界及公司内部的沟通能力以及对资本市场以及社会市场的掌控能力。
建议
闫长明认为年轻海归要提高自己创业成功的几率,要从以下方面下手:第一要充分了解国情;第二,多与社会各个方面交流学习;第三,虽然回国创业,也要加强与曾经留学的国家接触;第四,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创业,要善于集合国内人才力量、早期海归的力量和国内为海归搭建的平台。(田媛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