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本地人一般对位于中国北部的内陆省份山西知之不多,但是走南闯北的晋商(山西简称晋)在中国的名号很大。在新加坡,还有另外一群走南闯北“下南洋”的山西籍护士,他们10多岁就来到新加坡,求学多年后留在本地当护士,目前已有200多名,成为本地护理行业的一支生力军。该报近日带你了解他们怎么来到新加坡?又如何在护士行业演绎自己的人生和专业?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设置有专门的护理专业。从1997年开始,新加坡卫生部在该学院推行一项向新加坡输送护理人才的计划,凡是考取汾阳医学院护理专业又符合招生资格的学生,他们在入学时就有机会报名参加这个计划。最终通过考试的报名者将得到新加坡健保集团(SHG)或国立健保集团(NHG)提供的奖学金来本地学习,毕业后为本地医疗机构服务6年。由于报名非常踊跃,每个来到这里的学生都是经历几轮淘汰后才争取到机会。
类似的合作计划在中国不止是山西,其实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也有这样的项目,到目前已为本地输送了上千名的护理人才。但由于这项计划在山西推行较早,据本地新成立的山西会介绍,10多年下来,单单从汾阳医学院来新的护士已达300人之多,其中200多人是山西籍。他们在南洋理工学院和义安理工学院学习,毕业后到各大医院机构工作。
◆初生牛犊
“我原先是不知道在医院不可以吃包子的。”张文珍向记者讲述她身边的故事,一个来自中国的实习生早餐时在医院吃了一个包子,当天她工作的病房有个病人去世了,后来听当地的实习生说,病人在医院去世后,护士会给死者换衣服并送去停尸房,这过程在院内被称为“打包”,因为这原因,在院内吃包被看成不吉利的预兆。“后来她很内疚,而我也不敢在医院吃包子了。”这个善良的女孩真的从此不再在院内吃包子。
23岁的张文珍来自山西的洪洞,她的同学王艺锦来自山西古城平遥。两人情同姐妹,拍照的时候也要笑容灿烂地粘在一起。由于3年的学习参加了多次实习,她们谈到医护经历时滔滔不绝。对还是实习生的她们来说,一切都新奇和充满挑战。
王艺锦最大的困惑是方言和马来话,由于经常照顾老年病人,不懂方言给她的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有一个马来族老人,他气管不舒服,每次他用马来话一喊,我就过去帮他拍拍胸口。后来同事说,他喊的是鬼呀,你怎么就过去了。” 王艺锦腼腆地笑笑说:“类似的事情碰过很多次,都是语言不通闹的笑话。”
文化的差异给她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也让她们感受不断发掘和克服问题的快乐。
在急救中心第一次参与抢救的经历,更是让张文珍终生难忘。“当时医生为病人开气管帮助呼吸,病人肺部出血,我过去帮助清理,突然血喷了出来,我的脸和衣服上都溅满了血。”经历一个小时急救,病人最终还是回天乏术。她正在为死者难过时,医院却告知她说该病人患有肺结核。可张文珍说:“我不害怕,因为医护工作是有风险的,从一开始选择这个行业我就知道了。”
◆落地生根
徐倩和李纽娟是受访护士中较年长的,来新加坡时间较久。从1999年底算起,她来新整整11年了。当年才20岁的她和弟弟同时考上大学,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而选择远走他乡,单纯的动机让她在400个报名者中坚持到最后。她带着对新加坡的一无所知而来,在这里一留就是11年,毕业后在中央医院手术室的麻醉科一做就是7年多,尽管合约已完成,她还是打算一直做下去。
李纽娟说:“刚来新加坡的时候很不适应,语言、食物和气候都是问题,可是现在回到中国却无法习惯了。”连口音都夹杂着本地腔调,在这里生活工作都已稳定,她刚刚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希望成为真正的新加坡人,在这里落地生根。
徐倩现在服务于国大医院的癌症专科,她也是刚注册成立不久的新移民社团山西会的兼职秘书。她与李纽娟有相似经历,来新已6年了。她说:“我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在工作之余也继续学习提高自己,以后也应该会留下来。”
徐倩所在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护士,很多癌症病患是医院的常客,与医患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她说:“看到病人去世很心痛,像失去朋友一样,有时候会去他们家里悼念。”
问她,经常看到生命的花开花落,有什么感受?她说:“会觉得生命很脆弱,有些病人很年轻就走了。不过,积极地看,生命又不可荒废,要好好地过每一天。特别是看到一些病人得知患癌症后,依然淡然勇敢地面对,我非常钦佩。能看淡生死也是一种境界。”
徐倩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认真过好每一天。那会觉得孤独吗?她回答:“出来这么久了,独立应该是一种习惯吧。”
◆实现自我
张玉洁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家庭背景让她对护理工作有更深刻的体会。“报考汾阳医学院是因为听说有这样一个来新加坡服务的计划。”
她的目标明确,最终也实现愿望。她没有谈太多工作的细节,却聊起两国教育和医疗制度的不同:“我喜欢这里的教育制度,比较轻松。做论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在中国就有很多背诵和记忆,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我想我更适应这里吧。”
张玉洁是受访者中最活跃的一个,她是义安理工学院护士课程招收的第一批中国学生之一。在国大医院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才工作半年,但怎么看她都是一副工作游刃有余的有志青年的模样。事实上,求学时她就积极参加很多活动和义务工作,F1赛事在本地举行时,她就是大赛的医护义工之一。
“其实母亲不支持我当护士,觉得这工作又脏又累。”可是张玉洁还是选择了和母亲一样的职业。“当护士是我的愿望,是自我的实现。”
来到新加坡之后,张玉洁脑海中的护士工作被赋予了全新概念,让她更为之心动。她说:“我觉得新加坡的护士工作更加关注人文的关怀,而不是机械地提供医疗服务。我们会更好的和病人沟通交流,从而帮助自己思考,怎样最大限度减轻病患的痛苦。”
在医院工作的每个清晨,张玉洁第一件事情是和病患问早安,美好的一天就是从这声问候开始。
◆凤毛麟角的男护士
22岁的范满满是山西籍护士中的“凤毛麟角”,他是这个女性为主的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而且他的家乡观念更为浓厚,采访结束时,还向记者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山西吗?山西是个好地方。”
这个开朗的大男生原本不愿接受采访,可是聊了几句之后就打开话匣子:“要说到男女生在工作上的区别,嗯……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只能照顾男病人,特别是体型大身体重的病人。但如果说我们没有女生细心,我不同意,我觉得我还挺细心的。”范满满说他擅长与病患沟通,即使是脾气暴躁的患者,在他的照顾下都变得温和了。
多数有合约在身的外国男护士都会被先安排到心理健康学院实习及工作,范满满也不例外。他说:“面对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技巧,身为护士更要灵活应对,我觉得自己比较灵活,不会死守着一种方法。”范满满经常陪患者做游戏,尝试和他们交朋友,减少他们的敌意。
明年初他就要踏上工作岗位,成为心理健康学院的正式护士,在该院服务6年。他说:“我会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等合约期满了,如果认为自己在工作上已驾轻就熟,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的话,我想会选择尝试其他行业吧。”
培训专业护理人才
专业护理人才的缺乏并不是本地独有的现象,不少国家也面对类似情况。
新加坡正面对人口老化的挑战,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将高达1比5, 到时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将成倍增长。目前外国护士占新加坡注册护士总数的近16%,大约有4300多人;其中菲律宾人最多,约占7%;中国来的护士数量位居第二,约占4%。
本地护士专业的培训主要在南洋理工学院和义安理工学院进行。南洋理工学院1993年开办护士课程,义安则有5年的经验。
南洋理工学院在1997年接收第一批来自中国山西的学生,至今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几百名山西籍护士。
南洋理工学院护士课程教学经理谢玉钻告诉记者,就读护士课程的外国学生,除了来自中国的学生,还有来自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她说:“与其他外国学生比较,中国学生的英文‘先天不足’,也可能正因为这个弱项让他们更加努力。”谢玉钻还特别介绍她的两个得意门生——来自山西的廉文华和李亮,他们用两年多的时间努力克服了语言障碍,现在不仅可以用流利的英文交流,还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山西会
新加坡山西会成立于2010年5月1日,成立仪式将在明年元旦举行,主要由原籍中国山西的新移民组成。目前山西会已有200多名登记会员,其中近80人是在本地从事护理工作的山西籍护士。山西会会长是来新加坡多年的商人安谦学。会馆定期举办活动和聚会,让来自山西的新移民互相了解,加深感情。(钟华)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