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东北老哥”在日本以邪制邪——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人故事:“东北老哥”在日本以邪制邪

2010年07月16日 1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日中国人已近百万。他们到日本,去留学,去结婚,去挣钱,去创业……怀着五彩缤纷的理想和梦幻,从湛蓝的天上,从碧蓝的海上,踏上了这块扶桑之地。他们在域外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备受网民们关注,本网联合日本华文媒体《日本新华侨报》陆续刊发在日华侨华人的生活点滴。

  中新网7月16日电 题:“东北老哥”在日本做按摩的婚姻

  ◆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 ◆编辑 王海波

  在东京,记者碰到了一位“东北老哥”。

  四川人坐在一起,要“摆龙门阵”;上海人坐在一起,要“吹牛皮”;北京人坐在一起,要“侃大山”;东北人坐在一起呢,自然就是要“唠唠嗑”了。

  光唠嗑似乎不过瘾,还要喝上两盅。不过,他说中国的白酒已经不能喝了,因为“劲太大了”;日本清酒也不能喝了,因为“喝了以后上脑子,第二天都不清醒”;现在能喝的只有洋酒了,“而且这洋酒就是好,喝了不上脑子,第二天还脑子清醒,价钱越高的越好喝”。

  那就喝吧。有人说,壮年男子喝酒,就像一头扎进了《春秋》,能喝出满脸的凄凉与沧桑……

  闯关,难在闯人格的心理难关

  在中国东北那个县城里,他的工作是牙科医生。这活儿,如果是在日本干,要发大财;在中国干,特别是在中国北疆的偏僻县城干,油水就不大了。碰上被牛把嘴裂豁了的农民老汉,没有钱也得给他治。

  空下来的时候,他总爱看点医学以外的书。人,只要读书,眼界就会开阔,对现实就会不满。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在贫困的国家,读书人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他的“不安定”则更多地表现在向往外国的生活上。

  拜托在韩国的亲戚,他先到韩国探亲3个月,又带着老婆孩子到日本旅游了半个月。书本上讲的内容和现实中的生活一对照,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结果,又托韩国的亲戚,为他办理了到日本语言学校读书的手续。

  出国的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是,出去之前,首先考虑的往往是到异域后要采取的生存手段。他知道日本不允许外国来的牙科医生任意开业,便拜师学习按摩。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了3000元人民币,把当地按摩师积累了几十年的那点“真招”都学到手了。

  到日本后,经人介绍,他先到一家饭店打工。饭店里规定每小时工资是750日元。可是,店长说:“你不懂日语,每小时只能给700日元,每天让你干5个小时。”他却直愣愣地说:“你付这点工资,让我连学费都交不起。你不能每小时给800日元吗?’店长听后气得有点找不到北,忿忿地说:“你交不交学费跟我没有关系,我这里不是福利机构!”他也干脆,两天后跑了。

  接着,他到一家“扒金宫”店打工。工资倒是不低,每小时1000日元,可是一天走下来,脚底下像有万针穿刺,疼痛难忍;工作时的噪音更是震耳欲聋,把大脑搞得昏沉沉的。特别是那一直播放的铿锵有力的昔日战争年代的《海军进行曲》,更让他觉得刺心。一个月后,他又辞了。

  再接着,他到一家卡拉0K店打工。工作是蛮轻松的,可是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板也不让人坐着,老板说:“给你的钱里面已经包括站着干活的钱了。”这个让他生气不说,那些唧唧喳喳挥手叫他换烟灰缸的日本年轻女性,又刺伤了他的自尊心。“我凭什么要伺候这些日本小丫头片子呢?”他心里这样想,干活就不痛快,不久又辞工了。

  中国人,自费出国留学,不仅要闯经济难关,更要闯人格的心理难关。为了获得生存下去的日元不得不丢掉宝贵的自尊心,不得不丢掉珍贵的面子。在这个闯关的过程中,还会感受到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工作方法、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现实,常常逼迫着企望改变现实的人首先被现实改变。这种改变的对错得失暂且不谈,其心理的痛苦程度恐怕是让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铭心刻骨而终身难忘的。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