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马六甲唐人街:与郑和有关的中国城(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马来西亚马六甲唐人街:与郑和有关的中国城(图)

2010年07月09日 09: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唐人街标志性建筑青云亭/新华社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是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老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穿行在老城区,一眼望过去,窄小的街道、绵延不断的骑楼、古老的对联、满眼繁体的中文招牌,俨然一个中国江南古镇。

  郑和印迹

  马六甲在15世纪初的时候叫做“满剌加”,其酋长是拜里迷苏剌,原臣服于暹罗国(泰国)。为争取独立,于明永乐元年派使者觐见明成祖朱棣,以求封赐建国。明成祖遂遣使视察,策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制金印、大理石封赐碑文。为弘扬大明威德,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率庞大船队出海,经印尼到达马六甲,宣读诏书,授予金印。从此这里成为马来西亚华人最早聚居的地方之一。至今,华人仍然是仅次于马来人的第二大种族。

  唐人街坐落在马六甲河北岸,唐人街内还是古老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和住宅多为平房和二层小楼,许多建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的房屋还保留着滴水檐,檐缝间探出几根草来。还有很多住房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瑞狮门扣,镶龙嵌凤,保持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

  始自郑和,马六甲唐人街的许多建筑自然与郑和有关。青云亭是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庙内供奉的主神是观音大士,所以又名“观音亭”。青云亭是优美的中国式建筑典范。庙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郑和访问马六甲的事迹。

  保山亭也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建筑风格的神庙,门前有两棵硕大的榕树,苍劲葱茏。进亭后有一小院,小院的左边花台上供着一尊不到一米高的郑和石像,据说抚摸石像头部和腹部能分别给人带来官运和财运,所以石像的头腹已经锃亮。

  几百年来,郑和在马六甲是华人心目中的神灵,他代表着华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寄托着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一代代华人拼搏创业,成为今天马来西亚重要的经济力量。

  巴巴娘惹文化

  在马六甲,提到华人,就会说到巴巴娘惹文化,这是华人和马来人混血而产生的很有特色的一种文化。

  有关巴巴娘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主要是在马六甲王朝时期,那些从中国福建一带漂洋过海而来的移民,大多数是中上层为官的或是殷实的商贾人家,到了马六甲以后没有再返回中国,而娶了当地的马来女子,生下了后代;也有一部分是当年郑和率庞大的船队来马六甲驻屯,他的部下中有一些人留下来,与当地人通婚生下的后代。儿子称巴巴,女儿称娘惹。

  早期的马来西亚,对于外族与本地的马来人通婚,并没有宗教上的束缚,现在则不同,凡外族人与马来人通婚,必须先皈依伊斯兰教。所以当年与当地马来女子通婚后的华裔,仍然保留原来的宗教信仰,信仰佛教或道教,他们的很多习俗与礼节沿袭中国的传统。

  虽然是混血文化的产物,但对于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巴巴娘惹家庭非常重视。过春节,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得跪着磕头、敬茶及祝安。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供品跟国内也很相似,要摆三牲及饭菜,摆8碗或12碗。

  在婚俗上,巴巴娘惹的家庭也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有权势的华人甲必丹、亭主、殷商家族之间常常联姻。新郎身穿长袍马褂,头带瓜皮帽,新娘则身穿裙褂、霞披,头戴凤冠,身上有众多点缀饰物。

  有名的鸡饭粒

  马六甲不乏美食,最有名的是海南鸡饭粒。有人说,不吃鸡饭粒,枉来马六甲。在马六甲众多的鸡饭粒店中,有3家比较出名。

  第一家是位于桥头的中华餐馆,第二家是和记鸡饭团,第三家是古城鸡饭粒。古城鸡饭粒是店面最为豪华阔气的,门前赫然立着香港食神蔡澜的推荐模样,可能因太过豪华,反倒客人显少;中华餐馆据说每到吃饭时间必然顾客盈门,最夸张的时候排队得排到马路对过。

  和记呢,出名一是味道不错,二是因为一个美丽的故事。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渔家,丈夫每日出门打渔,妻子在家料理家务养育孩子。一日,丈夫出公海捕鱼遭遇印尼人袭击,从此不归。娇弱的妻子为了养活5个孩子,担负起了家庭的重任,同时也为方便在码头等候丈夫,她将米饭糅合鸡汁做成饭团模样在码头卖给渔民。这种便捷的食物很快得到了渔民的喜欢,生意越来越好,并最终从一挑扁担发展成店面,并逐渐扩大。

  和记的鸡饭粒由鸡汤烹煮而成,由始至终采用传统手工,米饭被糅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鸡饭粒,每一颗都非常的结实饱满,表皮还透出一层鸡油的诱人光泽。一口咬下去,鸡汤的浓郁和饭粒的香甜盈溢于唇齿之间。配饭粒的是白斩鸡,皮爽肉滑,色泽金灿油亮,口味鲜咸,并带有一股葱油香,连皮带肉咬一口,清清淡淡的味道完美地还原了鸡肉本身的鲜甜,实在是妙不可言。(子默)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