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G20的下一个考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G20的下一个考验
2010年06月21日 14: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刊发法国经济分析委员会委员让•皮萨尼费里的评论文章《G20的下一个考验》,文章说,两场20国会议正值世界大国的经济政策正从财政刺激转向财政紧缩之际。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对此作法表示认同。文章并分析了如果欧洲和美国进入长期的预算调整期,而新兴市场国家维持不变,将会出现的四种情况。

  文章摘编如下:

  在釜山会议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告诫不要实行“广泛、无差别地提前财政紧缩的行动”,强调必须“配合企业界复苏的步伐”。

  但他的警告并没有获得其它国家财长的附和。相反的,他们强调“可持续的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措施”的必要。对谨慎、分阶段解除经济刺激计划的强调已不复存在,会议公报对寻求重新平衡几乎完全忽视。

  发达国家正面对财政预算窘境

  这样的改变首先会影响欧洲。在釜山会议前,南欧国家为了缓解市场对其债务的担忧,宣布了重大的财政重组方案。紧接着,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未来多年会是痛苦的年头”。德国总理默克尔推出了一项1000亿美元的紧缩方案,法国总理菲永也提出了800亿美元的类似方案。

  发达国家正面对财政预算窘境,2009年的平均赤字是GDP的9%,国债占GDP的比重将从危机前的70%上升到2015年的超过10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要在2030年把国债比例减少到60%,需要在2010到2020年间,作出几乎是GDP9个百分点的预算调整。一些国家过去虽然做过类似规模的调整,但涉及整个发达国家的调整是史无前例的。

  调整的过程会有多痛苦?过去,一些国家的调整是无痛苦的。这是因为它们在推出财政紧缩计划时,长期利率降低了,个人储蓄下降,或出口因汇率贬值而猛增(或三者同时发生)。但如今的情况是低利率和高个人负债,只有汇率效应还可能有所帮助。

  事实上,货币贬值已经在欧洲出现。许多观察家认为,欧元对美元从2009年的1.5元下跌到近期的1.2,短期内足以化解紧缩政策对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冲击。

   美国国会不会容忍美元兑欧元的升值

  但只有在美国没有采取同样策略,依旧维持世界商品最终消费国的地位,这样的情况才能持续。然而,这恐怕会有变数。即便美国政府进一步推迟实施紧缩计划,国会也不会容忍美元兑欧元的升值,让欧洲出口商变得更具竞争力,和把维持经济复苏的重担转移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更为重要的是,日益惊慌的债券市场最终也会对美国公共财政的稳定性提出置疑。

  相对于欧洲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美国的财政状况好不到哪里,事实上是更糟。然而,因为欧盟是由个别成员国组成,所以市场先置疑最脆弱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此外,欧洲因为不享有安全避风港的效应,所以最先感受到压力。

  幸运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却全然不同。一些因为全球贸易体系崩溃而受到资本逆流的冲击,但却没有面对内部调整的挑战。国内信贷蓬勃未来可能成为问题,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大多没有受到波及。因此,国内非金融行业也没有面对去杠杆化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面对的财政挑战比发达国家小得多。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它们的国债和GDP的比重是40%,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也比发达国家低4个百分点。考虑到它们潜在的更快增长能力,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能将债务比率控制在40%内。

  四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如果欧洲和美国进入长期的预算调整期,而新兴市场国家维持不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20国集团内的南北差距加大又会如何呢?以下是四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不管新兴市场国家用什么方法来维持内需,和把出口目的地从发达国家转向其它发展中国家,欧美(还没算上日本)这些大经济体的困境,必定会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其次,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加速资本和人才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第三,发达国家将需要货币支持,这意味着多年的低利率政策,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将大相径庭。最终,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将在压力下崩溃,因为同样的货币政策不可能适合两个不同的地区。

  最后,和2009年处理共同面对的挑战的情况不同,20国集团必须处理它们的分歧。20国集团在金融危机时发挥了效用,全球经济的新阶段所带来的考验,将是它展示应变能力的新挑战。

  多伦多峰会将为评估20国集团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供首次机会。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