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析菅直人:现实主义的“庶民宰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外媒评析菅直人:现实主义的“庶民宰相”
2010年06月17日 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4日,菅直人以291票对129票的高票当选日本民主党新党首。当天下午,菅直人将出任日本第94代首相。 中新社发 段跃中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在东亚透视栏目刊发署名黄彬华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日本新任首相:菅直人是个现实主义者,是“草根派”的庶民宰相,他耿直、性急,好打不平……

  文章摘编如下:

  “草根派”的菅直人,取代“世袭派”的鸠山由纪夫,成为日本第94代首相,不仅改变了日本民主党的发展方向,也改写了日本的政治发展史。

  在野民主党取代“万年执政党”自民党上台执政本身,原本就是一宗历史性事件,但首相鸠山由纪夫和党干事长小泽一郎都是自民党出身,又都是政治世家的世袭政客,虽然他们置身新政权,人们却怀疑他们又是换汤不换药的保守政客,更怀疑政权也只是作体制内的移交,就像过去一再出现的自民党派阀首领下台上台现象一样,根本不能期望它会产生任何历史性的变革

  “小鸠”上台八个月被迫让位,而接掌权力的后继者,竟然是以逸待劳的菅直人。一、他没有进行迫宫;二、他没有搞派系对抗;三、党内选举他获得压倒性支持;这些使他不仅顺利接掌政权,还得以随心所欲重组党的领导层,即“三驾马车”的体制,也重新分配了各要职人事。党外反小泽势力因此欢呼:前干事长小泽一郎被缴械了、“小泽派”势力已被排除出领导层等等。

  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新领导菅直人不仅背叛小泽,还成了坚决的“反小泽”势力新首领。其实,这不仅误判了菅直人的政治智慧,还会产生另一后果,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意图削弱民主党的团结。

  菅直人是个现实主义者。从创党到取得政权,小泽、鸠山和菅直人不仅曾经轮流当党首,还组成“三驾马车”拉着民主党一直前进,这种情谊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消失。既然,鸠山已跟“小鸟”回家去,小泽又已去避风头,菅直人当然要重组“三驾马车”,再提拔民主党二线人物,如仙谷由人、枝野幸男等填补空缺,既是适才适所的任命,也是务实的安排,顺理成章的人事,根本谈不上是在整肃小泽势力。

  当然,从结果来看,小泽派确实在领导层已丧失优势,但小泽派依然是民主党目前最大的势力,掌握三分之一国会议员的派系,没有人能忽视它的影响力,包括新党首菅直人也要争取它和团结它。谁要把小泽派迫上梁山,制造小泽派与非小泽派对抗的局面,事实上就是在分裂民主党,甚至在摧毁民主党。

  菅直人是日本第94任“总理大臣”,第61名首相。翻开日本历史,从过去到现在,能登上这个权力巅峰的人,通常总是出身显赫的人物。即使历史前进到21世纪,号称为人人平等的民主化时代,日本政坛高层依然掌控在政治世家,所谓“世袭政客”的手中,处于半封建的政治闭锁状态之中。

  所谓“总理大臣”,从小渊惠三、森喜朗开始,历经小泉、安倍、福田、麻生、鸠山,清一色是世袭的“政治屋”(职业政客)出身,甚至有祖孙或父子两代当首相的现象,说明日本政治发展还跟不上时代,而世袭政客的最大弱点则是,高高在上,不知民瘼,加上本身一向养尊处优,没有与民众感同身受的情感,遭遇挫折就会轻易辞职不干,因而出现首相换人比樱花季节还来得快的现象。

  菅直人在世袭首相走马灯般接连上台下台后脱颖而出,显得清新、突出,甚至有给日本政治带来新生和希望的冲击,因此出现了“菅直人现象”。

  菅直人虽然不是唯一出身平民的日本首相,但总是凤毛麟角。战前有原敬,战后有田中角荣,他们都是政绩卓著,名留青史的人物,社会党人首相村山富市,也有一定建树,因此人们期望现代工薪族出身的菅直人首相,也应该成为典范。

  菅直人从政36年,在党内有过“四落三起”的经历,包括四次竞选党魁失败,三次再接再厉当选,这次终于圆了“庶民宰相”之梦。

  由于他不像鸠山由纪夫那样出身政治世家,没有现成的“三BAN”(看板、地盘和钱包),从政道路就注定更加艰苦,比如他三次选举国会议席,结果都是铩羽而归,七年之后才首次踏入国会殿堂。不过,菅直人此后仕途还算不坏,经过组织新党,扩大地盘,间中虽有失意和挫折,最后还是如愿以偿登上了首相宝座。

  菅直人从政道路漫长,但他经得起磨炼,甚至能改变自己,而且总是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他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给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比如:

  一、出身平民

  菅直人现年63岁,人称“焦躁菅”。据说他小学六年级已立志要当总理大臣,但坚持不走捷径,要按部就班,分成三个十年完成心愿,即第一个十年当国会议员,第二个十年塑造与自民党抗衡的势力,第三个十年便是取得天下。

  菅直人此前4位首相——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都出身显赫的政治世家,属于“世袭族”。相比之下,菅直人毫无政治资本,1946年10月10日在山口县宇部市一个工薪族家庭出生,祖父当过医生,父亲当过玻璃厂厂长而已。

  菅直人17岁离开山口县,到非常重视理科教育的东京都市小山台高中求学,后考上理科著名的东京工业大学,主修是应用物理。他发明过麻将计算机,幸亏不卖钱才没有因此埋没掉一个政治天才。

  二、性子急躁

  菅直人有个绰号“焦躁菅”,或称“暴怒菅”,原因他“急性子”。人们以为他脾气暴躁,其实他不爱闹事,更不是个“暴君”。所以有这个绰号,有两种解读:一他看不惯别人做事慢吞吞,总抢着做完事,变成爱包揽事情的人。二有时对事情急于下结论,有可能犯下错误,他后来削发出家,当苦行僧忏悔,就是最佳例证。

  三、现实主义

  菅直人念大学时是日本反战、反安保的高峰期,但热血沸腾的他并没有成为“愤青”走上街头,也没有参加左翼政党,却在大学搞教育改革学运,还组织过现代问题研究会,显示他的现实主义特质。

  大学毕业后,没有成为发明家,却决心从政。他成为当时著名女权运动家市川房枝的助手,他的从政“三个十年计划”就此起步。

  市川房枝是当时日本家喻户晓的社会活动家,女权运动者,日本首位女参议员。菅直人不仅从市川的市民运动中取得从政经验,也从市川的不左不右立场中取得政治灵感。

  菅直人开始以独立人士身份参加选举,但三选三败。他的政治才华后来受到社会党江田三郎的青睐,推荐他进入“社会民主联合”。从1980年开始,他接连10次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席。

  菅直人这段经历,被人误解他是左派,其实他只是个关心市民运动的现实主义者而已。

  四、一鸣惊人

  1996年,菅直人首次受邀入阁,成为自民党桥本龙太郎内阁的厚生大臣。雄辩家、行动派,加上“暴怒菅”的特征就把他推上政治的高峰。

  事缘,厚生省批准进口的美国血液制剂带来爱之病毒,许多白血病患者受到感染。从1982年开始便有人死亡,后来导致1600多人感染爱之、400多人死亡的案件。受害者将药厂和日本政府告上法庭。政府官僚拒绝承担责任。菅直人便下令调查,公开相关文件。菅直人代表政府承认错误,并向受害团体下跪谢罪。他史无前例的举动,不仅深深感动受害家族,也让全国认识到日本竟然也有敢向“官僚”开刀的政治家,而他从此也就在日本政坛奠定崇高的地位。

  民主党能够上台执政,并在取得政权后积极推动行政改革作为号召,菅直人的一鸣惊人是它的基础。

  五、苦行赎罪

  菅直人的耿直、性急,好打不平性格,应用在政治上,为他带来掌声,也为他设置陷阱。

  例一、1996年,同样在他当厚生大臣期间,日本发生0157病毒带来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他未经严格调查就宣布,大阪出产的萝卜苗是祸根,让大阪农民损失惨重。查明真相后,菅直人坦然在电视镜头前大吃萝卜苗辟谣和道歉。

  例二、2004年,菅直人揭发当时首相小泉纯一郎等利用职权漏缴养老保险金事件,使自民党政府形象大损。很快,菅直人和鸠山由纪夫等民主党人也被揭发,同样有漏缴养老保险金行为,不仅尴尬,而且狼狈认错,结果他辞去党首职位,并削发为僧赎罪。

  日本至今流行男女当苦行僧,并在四国步行千里参拜88处空海大师创建的寺院,称之为“四国八十八所”苦行。菅直人闯祸之后,就以这种方式忏悔、修行。6年后他登上首相宝座,这段经历对他就是严格的考验和锻炼。

  六、解除绯闻

  菅直人的家庭简单,就是有个青梅竹马,又是“表姐弟”关系的“贤内助”。1970年结婚,至今育有两个儿子。

  原名“姬井伸子”的菅夫人,年龄大菅直人一岁,学历也不比菅直人低,口才据说比菅直人还厉害。她曾就读于津田塾大学,再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就是平常极少抛头露面,只在竞选期间会为丈夫站台而已。

  菅伸子信赖丈夫却是日本政坛的佳话。1998年11月8日《文春周刊》爆料,菅直人与女性形象分析师户野本优子有“一夜情”。菅直人承认他们曾共处一室,但无暧昧关系。面对这则报道,菅夫人仅说了一句话,绯闻便自动消弭。她说:“笨蛋,我相信你们共同拥有一夜,但没有男女关系”。如果不是夫人出来替他解围,也许今天菅直人就当不了首相了。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