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中国面临“加薪降效”挑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大公报:中国面临“加薪降效”挑战
2010年06月17日 1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5月28日,据台湾媒体消息,富士康发生连串跳楼事件,鸿海集团近日证实,内部正研究拟对员工加薪,幅度可达二成。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17日刊发署名文章认为,“加薪降效”大潮不断使欧洲呛水,中国也将面临这种挑战。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必须做好一种准备,迎接更高的薪资要求和更低的利润率。

  文章摘编如下:

  “加薪降效”大潮不断使欧洲呛水,中国也将面临这种挑战。富士康、丰田以及各地大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中国“加薪潮”拉开了序幕。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必须做好一种准备,迎接更高的薪资要求和更低的利润率。

  笔者曾撰文肯定欧洲“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即国家引导的高福利模式,有不同见解者批评:欧洲是以“牺牲整体效率为代价”的。不错,任何发展模式都必须在“福利”与“效率”之间作出选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确实证明了“牺牲整体效率”的高昂代价。但这并不等于说,像日本“机器人式”作业,像中国“世界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像美国任凭“看不见的手”翻云覆雨,就能够长期敲着梆子喊:“平安无事喽!”美国危机、日本不景气自不必说,中国近日以富士康“连环跳”和广东丰田厂罢工为信号,前者加薪30%,后者加薪20%,加薪比率之高是空前的。“加薪降效”大潮不断使欧洲呛水,中国也将面临这种挑战。

  加薪潮登陆中国

  号称“八亿农民”的特殊国情,推迟了中国加薪潮的来临,但这正在成为历史,因为三亿“农民精英”已变身为“农民工”。换言之,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向“半工半农”转型。这既是“好事”(引用西方第二现代化理念,高速城市化非没有可探讨之处),也必然引来“多磨”,“加薪降效”便是磨难之一,涉及人力成本与利润、工人与制造商、以人为本与高速增长三大矛盾。

  以“无烟工厂”著称的中国,突然间冒出“烟”来,这“烟”就是普遍的加薪潮。有媒体报道,中国出口重地─珠三角的制造商一直忍受着“加薪潮”压力。2001年以来,最低月薪已上涨逾一倍。另外,近十年,中国31年独生子女政策显现出滞后效应,导致20岁至39岁年龄段人口(制造业中坚)减少逾五分之一。同时,大规模刺激支出使得中国经济没有受到出口滑坡更严重影响。

  数据显示,去年9月至今年3月的净就业创造略高于2%。香港环亚经济数据公司数据显示,这些效应相互结合,令劳动力供求比率首次出现不平衡。在执行新的最低工资之前,制造业工资已较2009年水平出现两位数涨幅。广东是最近几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七个省份之一。

  笔者以为,富士康、丰田厂“被迫加薪”以及各地大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中国“加薪潮”拉开了序幕。如果中国对经济加大再平衡力度,即进一步减轻对出口的依赖,转向扩大内需,那么出口重地的“加薪”就不可避免。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必须做好一种准备,迎接更高的薪资要求和更低的利润率。

  中央无数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因为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效率也无从谈起。从一定意义上讲,“加薪降效”是中国发展同样无法幸免的代价。

  发展要注重公平正义

  笔者以为,问题并不只在国企、民企或外企身上,主要在于发展方式的传统与陈旧。中国企业之路基本是西方之路,即资本决定一切之路,第二现代化之路,不可避免地形成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平正义与人民尊严,必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诉求。胡主席所说“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温总理在“两会”上郑重承诺,最后三年任期中,将以推进公平正义为政府的中心工作。

  公平是稳定之本

  笔者以为,有一种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成本,即维护社会稳定的付出。邓公当年以极大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指出:要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要先富带后富。现在,到了先富带后富的时候了。“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的经济体现;“体面尊严”是社会公平的精神体现。过去时兴“革命”一词,连马克思也主张“暴力”、“打碎”。当今时代不同了,“和谐世界”已成人类共识。但是,经济增长只是和谐的物质条件,真正的和谐要靠公平与正义。毛泽东说,解决了农民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现在可以说,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稳定问题。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