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9日电 台湾《旺报》9日刊发社评《改善所得分配不能悖离市场法则》。社评认为,大陆站在维护劳权立场,采取强制性作为替劳工争取更合理待遇,当有指标性意义,也是摆脱过于依赖廉价劳力的发展模式的阵痛过程。值得关注的是,强制性大幅提高最低薪资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不能过于低估。尤其国际金融及经济不确定因素甚多,复苏前途多艰,需要审慎以对。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大陆经济快速崛起,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明确宣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立场;最近因发生一些事件,更促使大陆当局加快改革的步伐,为提高劳动力所得的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炉。大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正研议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可性,并拟纳入“十二五”规划中;预估若每年人均工资提高15%,到2015年内大陆劳工收入即可增加1倍。
过去10年,大陆人均工资上涨2.5倍,每年平均上涨超过1成,但是,各地工资水平不一,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近四分之一职工已有5年未调整工资。再者,大陆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亦节节下降,2005年仅占36.7%,较1983年下降近3成之多。
迄今为止,大陆当局主要从两方面来改善企业职工的收入。今年初以来,大陆当局陆续调整沿海各省市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东等地最低工资标准,其它省市最低工资也将在下半年陆续调整。另一方面,大陆透过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动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并要求各级工会全力推动外资、港澳台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多年以来,大陆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以廉价劳力为基础的加工出口贸易,在大陆经济富起来之后,劳工意识日益提升,劳工薪资偏低问题凸显。大陆当局站在维护劳权立场,采取强制性作为替劳工争取更合理待遇,当有指标性的意义,也是摆脱过于依赖廉价劳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阵痛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强制性大幅提高最低薪资水平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不能过于低估。工资上升过速,不仅会改变收入的分配,同时也可能大幅压缩企业获利能力,导致企业关厂及外移风潮,减少就业机会,倒过头来反而损伤劳工的工作权。尤其,当前国际金融及经济的不确定因素甚多,经济复苏之路前途多艰,需要审慎以对。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