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1日电 即将出刊的香港《亚洲周刊》今年21期刊文说,多名工人自杀,富士康亮警号。富士康领导者对于“人”的问题,处理原则一直是“合情、合理、合法”,但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如何改造人心,不只是“合法”而已,要激励人心也不只是“合理”物质酬庸而已,这也是中国整个制造业的挑战。
文章摘编如下:
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日前传出第九起跳楼自杀,让自杀的“意外”有可能蔓延成“常态”,也可能成为企业家郭台铭(图)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郭台铭五年前就提出“人海战术”为主的制造业一定要转型,但是身为全球最大电子专业制造公司,光是在深圳就有四十万名员工,要做转型谈何容易?但若能从本质上思考制造业人力创新,或许这次危机正为未来庞大的企业奠基。
从二十世纪初福特主义的流水线开始强调工人在制程中效率的合理化,但忽略了人心的疏离和异化,一直到八十年代开始日本丰田汽车提出了质量圈的做法,让分享和团队合作取代流水线的冰冷,其实,欧洲瑞典汽车业早就发展出了弹性的专门化,多技能工人,被社会学者归类成后福特主义。
尽管最近欧洲车业被强大的中国汽车业所收购,但是工作场域和绩效数字与人的关系,先进国家已思考了百年,当先进国家把制造外包中国,企业不只是要思考如何放大,更要思考如何转化的问题,这种转化还要思考员工、社会的背景,诚如连福特主义背后也有三大支柱: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配合从军事化管理发展的泰勒主义劳动组织基础,以及政府管理的社会民主模式。这三大支柱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为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框架。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百年前学者涂尔干早开始研究个人自杀与社会链的关系,中国十五至三十四岁人群中,自杀是死亡原因的首位。而自杀和心理息息相关,富士康也特别针对中国群众心理,搬出了宗教大师举办法会,算是贴近中国群众的心理。
从产业的观点来看,尽管自动化生产电子手臂及机器人进步快速,但人力永远是拥有无限想象的生产力,特别是高阶人力。尽管近年来鸿海也往通路服务转型,但是毫无疑问,制造是富士康傲视全球的强项之一。
郭台铭对于“人”的问题,处理的原则一直是“合情、合理、合法”,但是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如何改造人心,不只是“合法”而已,要激励人心也不只是“合理”的物质酬庸而已,也是制造业的挑战,这也意谓着要用比目前还宽广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的问题。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