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从温州炒房团看中国楼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从温州炒房团看中国楼市
2010年05月07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7日电 香港《文汇报》7日刊文《从“温州炒房团”看中国楼市》。文章说,楼市新政密集出台后,“温州炒房团”开始懂得什么叫紧张了。不过,炒房团仍在伺机而动。从长远角度看,“温州炒房团”只是一种现象而已,真正要较为全面客观认识理解楼市,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包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摘编如下:

  大约十年前,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温州炒房团”。这个新名词一出现,立刻如明星一样被人关注,这是事实。

  说起“温州炒房团”,相信许多人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感到很奇妙,温州只是个小地方而已,怎会出现“炒房团”并进军全国乃至世界,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狂热?另一方面又感到很沮丧,心想,中国楼市到底怎么了,竟经不起“温州炒房团”的折腾?其实,无论感情多么复杂,“温州炒房团”的确已令全国乃至世界为之震撼并感到头痛。

  “温州炒房团”现象分析

  记得,2003年11月,一伙温州人来到深圳,打着“房地产考察团”的旗号,两天时间内,“考察”了10个楼盘,购买商品房500多套,总成交额达1.6亿元。于是“温州炒房团”正式引起世人关注。其实,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此后,“温州炒房团”纵横南北及海内外,无不掀起一阵旋风,令世人为之震撼并刮目相看。实践证明,就总体而言,“温州炒房团”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投资或投机行为,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经济现象和产物。这才是今天值得探讨和分析的原因。至于有人认为,“温州炒房团”只是一个非理性的民间团体,对此,笔者也不否认,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楼市面临考验

  中国楼市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几乎成为目前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实际上,中国楼市就像中国股市一样起步较晚,但如今,几十年的风雨和波澜壮阔已经过去,中国楼市和股市确实面临考验。同样道理,这也意味“温州炒房团”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然而,这病因是否也和“温州炒房团”现象有关呢?

  据了解,楼市新政密集出台后,“温州炒房团”立刻感到如坐针毡,因为楼市新政已其形成巨大压力,温州神话和梦想随时都可能破灭,因此他们开始对楼市投资的态度产生了动摇。也就是说,“温州炒房团”开始懂得什么叫紧张了。不过,换个角度讲,这或许正是温州人的精明之处,情商与智商之高由此可见。难怪“温州炒房团”会形成气候并产生影响,但是,面临的考验同样严峻。

  “目前在其它城市,投资房地产的温州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买下房子的,可能会将手中房子脱手,从而导致一部分民间资本撤出楼市;另一种是原先准备买房的,可能在政策出台后停止行动,导致这部分资本暂时潜伏下来。”这是温州市发改委副研究员姜洪新所说的。一语说出温州人的机警和快速反应。

  与此同时,楼市新政出炉后,某上海代理商曾对温州炒房团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受新政影响,多数温州投资客明确表示近期不再买房,投资意向的全面收缩将对楼市成交及房价造成较大影响。无疑,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调查。由此也可看出世人对“温州炒房团”的关注,这正是其举足轻重的地方。

  炒房团仍在伺机而动

  从“温州炒房团”看中国楼市,可以看出许多端倪。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教授说:“这首先与温州商人的文化有关。”我认同这种观点。的确,“温州炒房团”的威名远扬与温州商人的文化有关,同样的道理,要全面和客观认识和理解中国楼市,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因素,否则难免有失偏颇。

  其实,精明的温州人已经学会了在冷静和理智中观察和运动,我相信,温州人一定还在伺机而动,因为楼市远未成熟,尚存许多漏洞并不断在出现新的漏洞,而只要有漏洞,便是温州人的机会。当然,机会是平等的,关键在把握。

  从“温州炒房团”看中国楼市,也可以看出楼市不完善的一面。中国楼市之所以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主要原因就是起步晚发展又太快,许多问题来不及思考和整理乃至完善,就驶上快车道。当然,这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而“温州炒房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乘势而起,既创造了奇迹也击中了软肋。

  千亿民资引人关注

  据了解,“温州炒房团”手中握有千亿元民资,这些民资平时游走于各大城市新开楼盘之间,如今面临巨大的压力有可能撤出楼市并另觅方向,未来或以私募基金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果真如此,中国楼市面临冲击是必然的。不过,令笔者感兴趣的是,“温州炒房团”的神话会就此宣告结束吗?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楼市新政出台后,“温州炒房团”如坐针毡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首付五成和贷款利率调高,“最关键的是可能连贷款都办不下来。”这是他们最头痛的地方。而办不下来的原因是“由于购房者需要提供纳税证明和社保证明才能获得贷款,接下来一旦监管更加严格,则温州人即便是异地购房也可能在全国范围内纳入统计。例如,假设一个温州人在温州和杭州分别拥有一套房产,则接下来不管他在哪里购房,都会被算作第三套房。而如果前面已经有过贷款的话,第三套房很可能被停贷。”温州市发改委副研究员姜洪新如是说。这样的分析应该说很有见地,值得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被誉为“温州资本代言人”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近期已有少数温州资金在北京、上海等地抛售房产,大家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持谨慎态度,但二、三线城市还有温州资本在介入。或许,温州人已找到“破解”楼市新政的法宝,或许,过一段时间,“温州炒房团”卷土重来不无可能。

  期待楼市尽快完善

  说到这里,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回味,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本来市场评估楼市必迅速降温,没想到楼价未见回落,股市却现暴跌。这样的市场反应,确实会令投资者始料未及,一脸愕然。正因为如此,“温州炒房团”千亿资金走向如何,也确实有待观察。

  其实,实践已再次证明,楼市新政不仅正在改变温州人的思维,也正在改变每个中国人对楼市的思考,但是,目前楼市走势尚不明朗也是事实,许多措施尚待完善,更迫在眉睫,正因为如此,笔者也像其他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热切期待中国楼市能尽快步上健康和完善的轨道。

  至于“温州炒房团”现象问题,有人说,“温州炒房团”是房地产业中的犹太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相信“温州炒房团”也只是一种现象而已,真正要较为全面和客观认识和理解中国楼市,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包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卢一心)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